“我有个同学在上海一家外企做销售主管,现在已经在上海买了两套房了……”午休时分,小丽又开始说她某个有“出息”的熟人,这几乎已经成了她的一种生活习惯。此时,我们这些听众都知道,她这一说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刹不住车的,于是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尽量让她的老生常谈快点结束。
“听说股票还是有机会反弹的……”小马用一个热点话题企图转移小丽的视线,果然大家七嘴八舌谈起了股票。不过五分钟后,小丽又把话题拉回到了她同学身上。“人家这几个月炒股赚了好几十万……”眼看不用袜子堵嘴根本不可能阻止她继续替其同学炫富,我们只能选择当相声里的捧哏,不时“哼”、“啊”、“是吗”、“这样啊”……敷衍几句,就这样,小丽依然讲到了下午上班。
小丽是个财富崇拜者,她对赚钱方面的成功人士似乎总是充满了敬意。不过也不竟然,对于身边的“财主”,她又常常嗤之以鼻。
“他算什么成功人士?不过是个土包子,钻政策漏洞赚了一些钱,只是因为运气好……”说到我们老板,小丽总是一脸不屑。
对于远在天边,交往很少的陌生“熟人”格外青睐,常常情不自禁地替他们吹嘘,而对身边“业绩”与之相当的成功者不予承认、刻意鄙视,这在当今社会中似乎是个常见现象。为什么小丽们热衷于夸耀自己“熟人”的成功?难道熟人的成功不会衬托出自己的无能?旁人常常会这么思考。不过当事人却不是这样的思路,他们在心理上往往挟成功“熟人”以自重。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熟人”这么出色,自己还会被人小看吗?
“所谓幸福就是看到邻居吃不饱饭时的感觉。”这是某位西方哲学家几百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听来刻薄,却常常被世俗中人验证。对于身边同事、亲友,或许由于常常见面,小丽们从心理上难以忍受他们的成功,于是从言论上予以否定,有机会时处处掣肘,“防止”其成功就成了他们的本能选择。
“我赚了钱以后扶持一下我的老乡,并不是因为我思想有多好,其实也是为了自己……”一次闲聊中,一位浙江商人这么说。十多年前他贩卖蛇皮遇到一次变故而破产,就是靠着同行中的老乡,他身无分文地从湖北经过六七个城市回到老家,一路有人接待、衣食无忧。后来又是靠着老乡的资源,东山再起。
如果与你联系最紧密的亲友、同事都比你差,那么在生活中一旦遇到一两次重大难题,你连一个可以借到钱的人都没有。而那些“陌生”的成功熟人并不能给你实质性的帮助。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个“大家”有时更指向你身边的“大家”。就像国家之间的关系,周边国家经济都很繁荣,往往带来发展机会和稳定的形势;周围都是穷国,那么你就会常常受难民潮冲击。
善待身边的“大家”,摒弃“远交近攻”的不良心理,生活中的“小丽”们应该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