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售姐说,做房地产销售挺好,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钱。
我亲耳在某售楼处听见里面的销售主管叫嚷“姐妹们,外面人多,出来接客啊……!”在那种情况下,房地产销售背离了做销售的基本核心内涵。而这个阶段,对于销售提出的要求其实是对于这个职业的一种回归。今天参加一个面试。座前20多位售楼小姐。面试官问完问题后,我插了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没有房地产专业的学习背景,当初为何投身地产销售行业呢?”其中一位青春逼人的MM答道,做房地产挺好的,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钱。比我原先作的工作挣得还多。售姐、空姐、还有什么什么小姐来着,都是女性集中率高的职业。记得我入行的1996年,刚毕业。一个在利达行邓智仁手下做事的学长告诉我,房地产销售是一个不错的行业,很适合我。于是自负青春靓丽书生意气的我去了家外销楼盘面试,竟然被通过。我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一座外销公寓2栋楼800多户,一个负责销售企划的经理,下面4个置业顾问。4个置业顾问2男2女,全部大学本科毕业,长相气质谈吐一流。当时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港台、外籍人士和一批有特殊关系或者持外卡的国内客户。这4个人,到今天有2个出国了,2个都在知名企业做高管。98年我销售一个楼盘。负责销售的老板来自台湾,隶属新联洋体系的营销高人亲自操刀。我们当时招聘了20多人,准魔鬼式的培训,对于销售心态、销售技巧、产品洞察等进行了2个月强势培训。在正式开盘前,把我们这拨操练出来的特种兵发了出去,在城市中找寻客户,去写字楼敲印有“谢绝来访”的公司门、大街上有组织地发放传单、甚至公交车去促销。在开盘打推广广告之前,竟然把一栋楼200多套销售出去了。。。看看当年的师兄弟,要么自己做事情,要么也都是全国排前面知名企业的核心骨干。2000年后,形式大变。市场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火爆起来。市场上的人才迅速亏空,需求强大。形形色色的人粉墨登场,我亲耳在某售楼处听见里面的销售主管叫嚷“姐妹们,外面人多,出来接客啊。。。!”卖方市场,霸王合同,小姐冷漠的眼神,上下打量的嘲讽;行业内鸡飞狗跳,今天这个小姐又跟那个大款客户走了,明天又有谁到某售楼处去闹什么什么了,这个职业如这个行业一般热闹非凡。坊间关于售姐的传说纷纭,大有港台娱乐届八卦PK之势,只是更上不了台面。唯一的,就是对于售姐售男的专业性、职业感几乎没有提及。这个行业已变成门槛比较低,专业比较滥、可以通过旁门左道便可在短期内获得财富的青春行业。其实不是不可以,只是。在那种情况下,房地产销售背离了做销售的基本核心内涵。市场发生变化了。大家都在找寻原因和解决方法。周期性的起伏在经济发展的潮流当中当属正常,大家没经历过周期镇痛可能没有此感觉,而这个阶段,对于销售提出的要求其实是对于这个职业的一种回归。回归一:用不了那么多人了。过去的销售部编制,少则10人,多者20、30人。在那种客户量爆炸的年代,我们需要一定数量的雇佣兵。尤其在成都,一个楼盘可以在短时间内爆炸销售。高潮过后,这些雇佣兵便迅速撤离找寻下一个目标。现在的销售,很难再有那么大的来访量和集中爆炸量,但需要更精细的工作和更长周期的销售工作。不需要那么多人,但是需要很强很稳定的团队。回归二:提升佣金比例。是的,市场好的时候,成交量大,销售难度低,“猪都在天上飞”。佣金比例在千分之1到2很正常。未来的市场有点像2000年以前的市场,要求销售部门做更多跟深入花时间更长,销售的含金量提高,销售绝对数量减少,于是为了保证正常合理的收入水平,把佣金比例要适当的提高到千分之2.5-3左右。同时,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在销售上给代理公司或者自己的销售部门更多一点的成本是必要的。回归三:深度销售。挺起来。这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难的一点,也是在这里最说不多的一点。销售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目标发生了变化。要求销售部门更够出具市场终端的解决方案。从过去的接待式,售货员式的浅度营销转移到回归销售本位的深度销售。成交率指标要从5%-10%提高2倍以上。简单说,需要更多的销售高手和高效率销售团队。回归四:用资深代理行。新形势下,对于销售部门如此严格的要求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集结。需要技术、经验和强大的执行体系。开发商自己去整合这个资源是效率是比较低的,而整合和借用合作团队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好的代理公司的人才优势、经验优势、资源优势和以帮助开发商降低销售风险、提升营销费效比。可惜成都市地产这些年营销市场浮躁之风甚重,真正能担当此重任的团队少之又少。但是大量淘沙,逆水行舟,通过一些时间,市场上一定会掏练出一批新兴的销售力量。所以,新形势。从某种意义来讲,是种历练,坏事中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