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奥运会赞助商擦边球委员会的成员最近有点忙、有点乱!在奥运营销进入倒计时节点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保护赞助商权益的保护伞开始聚然收紧。6月3号北京奥组委召开“防范奥运隐形市场”发布会。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陈峰在发布会上一句:“大家应该自觉的去抵制隐形市场行为,不要把非奥运赞助商与奥运联系起来”,给奥擦委成员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6月10号,细心的人会发现央视奥运频道主持人身上佩带了数日的李宁公司的LOGO突然不见了,很明显的是对6月3号的发布会一记有力的回应。在距离奥运会不到两个月的紧急时刻的紧急行动应该可以理解为赞助商保护伞的一次有力开启,此信号的发出足以敲醒那些已经沉醉在擦边球乐趣之中的梦中人。李宁联姻央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小公司以小博大的经典案例,其巧妙性一直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更是给了活跃在本土市场的所谓策划大师们上了一次生动的策划课。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鲜见业内人士对此类合作的合乎程序性提出质疑。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把此类合作的不合程序理解为理所当然,擦边球的合法性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默许,而这样的合作如果不制止就会进一步纵容更多的企业效仿。关于这次李宁撤掉LOGO,有消息称是赞助商向奥组委施压,有奥组委高级官员亲自找央视领导协商的结果。即便这样,我还是希望央视能够自觉意识到在这场游戏中的角色错误。作为国家级的大台,这样的行为无疑会给其它兄弟媒体提供借鉴,如此下去,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谁来保证?2004年起各企业进入了奥运商机的全面开发阶段,到2006年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国内的策划大师们和体育经纪人开始不断的给企业灌输擦边球的可能及好处,让很多中小企业开始摩拳擦掌。在类似“我们都研究透了,只要按我们的策略办事一定事半功倍,规定不允许用‘奥运’,更是限制了“北京2008”,但没有人规定不能使用2008”的言论中”,我们看到了后来的譬如“激情2008”、2008奔向北京”此类的隐性告白。眼下,这类言论也都被划入了禁区。6月13号的发布会已经明确的对隐性营销作出了最终的界定。这场发布会的召开我们更是可以理解为跨国公司的一次公关活动的完胜。对于跨国巨头来讲,不仅仅是品牌的强势,更多的是对游戏规则理解的透彻以及对多次成功赞助经验的灵活运用。有一次我和青啤担任要职的姐夫聊天,他告诉我现在的奥组委市场活动很多时候不是奥组委在推动着企业而是一些跨国巨头通过以往多次的赞助经验在推动着奥组委的工作进程。在些方面,不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奥组委充其量只能充当中学生。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神似奥运赞助的企业广告被撤掉。看来央视事件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