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
这就是著名的“买椟还珠”故事。
《韩非子》本意是用这个寓言说明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有些可笑。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岂不直接是一个商品包装的问题,即商品包装价值超过其实际价值,结果卖了包装,商品本身却卖不出去,这生意不是做得很蠢吗?
从楚人卖珠的目标来说确实是落空了,即“未可谓善鬻珠也”;可是郑人“买其椟”仍是要付款的,楚人并不空手而归,生意无亏,“此可谓善卖椟也”。而经商谋利,“善卖椟”又何尝逊于“善鬻珠”?如果楚人因此知道郑人喜欢“木兰之柜,熏以桂椒”云云之椟,并不固守其“鬻珠”的本行,由做“鬻珠”生意改为“卖椟”,又何尝不是经营之道?
买椟还珠”的“失误”只在具体目标有所偏离,而最终并非不合于经商的目的。
今天看来,楚人最大的失误是不了解郑人的心中最大价值是什么,缺少成本核算。如果他知道郑人这么喜欢名贵的木兰椟,何必放上一颗珍珠呢。
从生意的观点看,“买椟还珠”并不表明楚人有何等大的失误,充其量歪打正着。倘楚人由此看出和抓住商机,说不定成卖椟的大亨。
世上少了一个“鬻珠”的蠢商,多了一个“卖椟”的良贾,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前几天,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上讲了一个营销策划案例,赵国向秦国行贿,我觉得比“买椟还珠”还可笑,赵国国王为了颠覆秦国,实施女人外交,把公主嫁给了秦国王,本想既讨好秦国,又增加赵国在秦国的话语权。赵国国王为了增加礼品的分量,又挑选了一些漂亮的丫鬟作陪。后来的结果出乎赵国国王的预料。
哪知,秦王只喜欢丫鬟,冷落了公主。
赵王犯了“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的毛病。
唐王就比较聪明了,据说,唐王拿了丫鬟当公主,与匈奴和亲,挑选最会用眼睛说话的“丫鬟”,按照公主的样子打扮。告诉大单于,这个公主最漂亮。大单于见了“公主”,满心喜欢,也不进行身份调查。
唐王明白,大单于喜欢的是最漂亮的女人,至于是不是公主并不重要。
丫鬟当公主的策略,屡试不爽。
什么是产品,什么是产品价值。,客户最想要的就是产品;客户最想要的就是产品最大价值。
产品价值不以厂家的意志为转移。
做营销不能只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上,营销人要懂得怎样去嫁接、挖掘产品的潜在符号价值和体验价值。
客户不在乎产品是怎么生产的,在哪里生产的。
如果客户在乎产品的功能价值,你就为他提炼功能价值。
如果客户在乎品牌的符号价值。你就为他设计符号价值。比如情人节,一个男孩送给女朋友一支蓝色妖姬,另一个男孩送给女朋友一支普通的红玫瑰。这时,这支蓝色妖姬的符号价值便被体现出来,这是身份的象征。
符号价值是通过消费过程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使用来体现的。因为人是追求意义的,所以,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符号价值。
客户在乎的东西远远超出产品本身。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办民营企业家学习班,非常火,因为讲得是市场竞争的招数。我有一位朋友却在中央党校办民营企业家学习班,很多人认为很难成功,民营企业家难道去学习深奥的政治理论去从政吗?
出人意料的是,学习班非常火,连续招了50多期,有一万多人参加。
民营企业家到中央党校去学习,看重的价值显然不是学多少市场竞争的招数。
我的这位朋友对民营企业家说,你单独到北京见部长,还不一定能见上,你到中央党校,天天见,并且还是学友。我的这位朋友为民营企业家重新设计了学习的价值。
前几年,职业学校很难招到学生,有一营销学校如何一炮打响,单纯强调营销专业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显然不重要,甚至抵触。通过调查,我们招到了学生心中的价值。我们为这个营销学校设计的价值是“不用死记硬背”,许多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家长拦都拦不住。
围绕客户关心的价值,塑造品牌,你就会获得超额回报。
总之,做营销既要深入产品,又要跳出产品,深入群众,懂得为谁设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