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营销人的生存状态更多的需要自己来调节和完善、充实和创新,如果指望依赖别人来提拔和晋升,到头来往往得不尝失,空欢喜一场不说,耽误了时间和机会那才是最大的失误。事实证明,当我们踏上营销之路时,前方的诱惑往往会阻碍自我奋斗的动力,利益常常会麻痹自我清醒的认识,这个时候,激情和抱负就会搁浅在观望消极的沙滩。如没有一种长远的眼光,缺乏自我定位以及合理的规划自己今后和未来,那么,岁数增长所带来的只是职业生涯陷入可怕的空洞,最终迷失方向。这也就不难理解许多营销人,做了很长时间业务始终得不到提升和突破,由于满足于一城一池之得失,津津乐道于一度的成绩,松懈斗志,每年都在单调重复中度过,一旦等到企业倒闭、产品积压等种种市场变数时,最先落难和倒霉的往往是他们,由于多年的惯性工作多为被动机械的执行,他们已经失去了创新求索的勇气。 笔者有位朋友,几年来在某著名企业做过江、浙、渝三个大区经理,一度潇洒威风,旁人羡慕。近两年,在行业随着以服务为主导的多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广告的作用日渐式微,口碑的力量日显强大,尽管如此,他和他的企业还满足于渠道和终端,要不就是通过广告的推拉结合,至于一度流行的会务营销、科普营销等等,他压根就没心思去进一步了解和借鉴,总以为企业有实力,按部就班销量也不会差到那里。如今截止10月份,他所在区域销量才是去年的三分之一,整个全国市场销量普遍大幅度缩水,到了这种情况,总部不得不临阵换将,尽管他以往很优秀,但也只能无奈出局,面对今后,他感到十分茫然。 近段时间,咨询公司都在重视营销人的生存状态,我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十多年的打拼终于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基点,明确了目标。但综观周围,仍有相当多数的营销人认不清形势和方向,在周而复始的从事拉磨工作。焦虑之余,总想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给他们一点启示,相信赵文宏先生讲述的下列故事,能对至今仍徘徊迷惘的营销人一点借鉴。 唐太宗年间,在长安城的一个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非常要好。有一天,马被唐玄奘选中,上西天取经去了。17年后,马凯旋而归,回来看望驴子。老朋友见面,自然格外话多。说起一路上的风险和半生的体验,驴子非常羡慕,吃惊地说:“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我想都不敢想。”而马却说:“其实我们走的距离是差不多的,我向西域前进的时候,你也一步没有停止。但不同的是,我有一个遥远而清晰的目标,而你却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一个磨盘打转。”看看往昔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穷伙计,如今名闻天下,衣锦还乡,驴子不由得自愧形秽,面红耳赤。 拉磨现象,作为一种常规的生存手段,在众多的营销人中已成为了一种习惯和必然,每天看起来似乎忙忙碌碌,但没有目标和方向的生活就象那只驴一样, 长时间局限于眼前的天地,满足于即时的温饱,落魄和出局那是早晚的事。二十一世纪理应是超越自我、创新争先的最佳机会平台,但要拥有。因此,从现在开始,比别人多长一个心眼,埋头苦干,自己在踏实本分之外,给未来树立一份信念,积累人脉,盘活资源,有了底气和眼光,难道还有什么问题能难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