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在视察海尔时说过:“品牌对于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将来衡量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他拥有多少个在国际上知名的品牌。”日本首相在访问美国时曾自豪的说“丰田是我的左脸,索尼是我的右脸”。品牌是国家的脸面,更是国家实力的支点,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2006年,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品牌万里行活动,从北京到河北,从河南到浙江,从江苏到山西等,在此次的活动中,积极参与的不光是全国知名的品牌,更多的是区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这次活动的主要目就是发现地域品牌,支持区域品牌,使特色品牌走向全国、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传统,民族习惯众多,区域地貌等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包括食品、文化、土特产等,成就了有浓郁色彩的中国特色和百花齐放的特产行业。然而,“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特产产业一样灵验,有些特产已经被全国人民所接受,成为全中国的特产,甚至走向世界,有些则困于一隅,濒临灭绝,垂死挣扎。在品牌经济社会,特色产品只有建设自己独特的品牌才能把特色文化或产品发扬光大,也只有品牌建设才是区域特产品牌的唯一出路。
1、政府推动行业整合加速产业竞争。
行业整合的旋风正席卷特产行业,这是政府所想,也是民心所向。区域特产目前大多是中小企业和手工作坊,有几家甚至有数十家同样的企业提供同样的产品,造成行业混乱、市场分散,一直是政府部门思考的重点。
2007年“两会”上,温总理的报告中明确:发展区域龙头企业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近年来无论从政府的政策力度还是资金支持力度,都在不断创造新高。对于各地的龙头企业,就必须要运用品牌的力量,快速实现跨越。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和顺应市场需求,为了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组织统一采购,统一品牌已成趋势,在此中间必将会有能代表地方特色,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品牌受到关注和支持,形成品牌化效应,加速了产业品牌化的竞争。
2、意识+速度=产业冠军。
李明利本人认为,最先有品牌意识的企业才可能是最大的赢家,当所有的同类产品还在打擦边球、价格战、回扣战等一些比较原始的营销手段时,只要第一个把产品做成品牌,用品牌的思想来运作企业,就能赢得行业80%的资源优势和消费忠诚。
快鱼吃慢鱼,已成为生态法则,把优势转化为盛世,只有靠速度。
纵观中国的特产行业,各企业营销水平相当,同质化严重,要想成为产业冠军必须凭借敏锐的目光,最先发起攻势,树立品牌,抢占市场先机,抢先达到市场最大化,才能是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永远是由先行者制定,先发制人,后发而受制于人。
3、产业优势必将被特色品牌所垄断。
市场竞争的加剧,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每个行业都供大于求,众多的竞争品牌分争有限的市场资源。行业越成熟,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这就像群狼争夺一块肉一样,肉是有限的,而狼却越来越多。要想让自己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致胜的关键已经不仅是如何取悦消费者,而是如何打败竞争对手,从竞争品牌的口里夺食。随着竞争的不断深入,品牌营销的关键是如何抢夺更多的资源,资源争夺与垄断将成为未来品牌竞争的焦点。“品牌垄断资源,品牌代表品类”。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市场的规律。
4、品牌比产品更重要。
根据北京方圆品牌营销机构跟踪了解,特产行业,大多企业在一个地区,使用统一地域名称,销售着相同的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区分。同质化是这几年来市场竞争中提及率最高的一个词语之一,在特产领域,只有树立品牌才能让消费者辨别清楚,产生信任和忠诚。
比如山东德州传统名特产,德州扒鸡,盛名天下,被誉为“神州一奇”、“中华第一鸡”,其始于清朝,传于民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北方整鸡卤制的特色名吃。但这道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名吃,并没有享誉中外,也不是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甚至在全国至今仍没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牌企业。德州人买扒鸡都到德州扒鸡总公司,但德州人有多少知道德州扒鸡总公司的商标是“德州”牌,全国又有多少人知道?且德州产的扒鸡都可叫德州扒鸡,根本区分不开。如果德州牌扒鸡一开始就不用“德州”牌,而是用“华一”牌,中华第一鸡,据了解德州扒鸡集团是注册了“华一”牌但并没有启用,“德州扒鸡”离成功就那么一点点,但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和其他上百家的小作坊共享品牌,低略竞争,混为一谈。同样是山东的企业:龙大粉丝,则是占尽了地理优势,一度成为粉丝的代表。
5、地方特产需换脑前行。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年,是中国贸易全部对外开放的第一年,从此中国将真正成为地球村的一部分,在家门口参与国际竞争。无论是国外的产品还是国外的理念和思想,都将没有遮拦的和世界同步接收,同时运用。
1/2 [1][2]继续>>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