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变革往往要触动公司的既得市场和利益,变革方案往往面临着争吵。变革中,施以重拳反倒干净利落解决问题,而妥协、让步、扯淡,可能是为自己设下绊脚石。
渠道混乱不堪,亟待转型
广东省A服装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营男装系列产品。十余年来,老板冯坤一直亲抓市场和销售,公司逐步形成了以区域经销、批发模式为主,少数专卖店和商场专柜为辅的销售渠道模式,两年来公司年销售额持续超过4000万元;冯坤的妻子则主抓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款式都不错,在圈内声誉很好。
然而近两年,冯坤感觉到公司不断壮大,其发展已经顶到了天花板,问题越来越多: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做批发的利润越来越薄,平均毛利率降到了15%以内,有些产品根本就没有利润;大量的退货、库存等让公司不堪重负。
在冯坤眼里,现在的服装企业要想突破,就必须转型提升,首先销售政策必须规范树立,其次必须走规范的品牌经营路线,加快终端形象专卖店和商场专柜的铺设。
2002年,冯坤曾相继出台一些加强市场管理的方案,进行了不少调整,但收效甚微——看似立体的、固若金汤的方案,一旦移置到实际应用中,总达不到设定目标。
在公司管理上,冯坤日渐感觉到力不从心。经朋友介绍,他请来了职业经理人苏雷加盟公司,任职营销总监。
苏雷原来是某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总监,有着非常优秀的市场操控能力。虽然自己没有做过服装产品,但市场工作都是相通的,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冯坤还委派自己的得力大将,原来负责公司最重要市场区域的大区经理、加入公司近6年的老秦来担任营销副总监,协助苏雷开展工作。
冯坤渴望借助二人之力,延续自己没有爬完的楼梯。
一段时间之后,苏雷发现自己“上了贼船”。公司面临的实际情况远比老板冯坤所说的要严重,其现有的渠道体系可谓十分混乱:
1.有的经销商同时负责几个省的业务,有的却只管辖两三个地级城市的市场,公司的市场区域划分混乱,而且,大部分经销商都没有和公司签定正规的销售合同。
2.公司对各经销商的供货价格虽然统一为零售价的36%,但实行的返利等奖励手段、产品退换货政策都不一致,带来了非常繁杂的结算工作。
3. 经销商之间为抢市场做销量,产品的终端售价差别巨大,价格体系一塌糊涂。产品跨省跨地的窜货现象甚为严重。
4. 公司所拥有的专卖店在全国仅有20多个,专柜也只进入了少数几家三四流商场,终端难成规模,且终端形象没能统一。
5.很多经销商都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元老,保持有长期合作关系,但是,他们不但品牌意识淡薄,而且多是夫妻店,经营思路和手段落后,满足于等客上门。部分经销商还存在相当严重的拖欠货款现象。
苏雷得出结论:公司的品牌操作目前还处于原始状况,对价格、窜货等缺乏基本的制约,终端没有规范的形象,经销商的经营信心不足,拖欠货款导致很多销售政策无法执行……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公司进一步的发展,今后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
是“治病救人”还是“猛药”,正反两方对抗
苏雷兴致勃勃,决心重拳出击大力整顿。谁知方案一出,立即遭到了老秦及几个区域经理们的强烈反对。正反两种意见相持不下,等待老板冯坤断决。
一个月后,苏雷兴致勃勃地做出了市场整改计划,决心重拳出击大力整顿。其基本思路是这样的:
1.和所有经销商重新签定合同,彻底向品牌化经营转向,引导经销商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其经营水平;同时通过提高经营门槛,剔除部分保守的经销商。对有欠款的客户开始截留货款,暂不发货。
2.筹备一场大型招商会,计划邀请全国各省重点客户参加,重新招商,以弥补撤掉经销商后的市场空缺;同时,请一位香港明星出任形象代言人,在《中国服饰报》等一些行业性主导媒体发布招商和品牌形象广告。
3.所有新旧经销商必须交纳经营保证金10万元,且要同意现款交易;统一经销商对终端的最低供货折扣,对违反价格政策者进行罚款;同时,经销商必须自行发展形象专卖店,利用样板店吸引更多专卖店加盟商参与,经销商还要最大限度的陈列公司的所有货品,以方便加盟商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