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纺织品保障配额已于2007年底届满,欧盟并与中国内地建立双边机制,以监察内地产品的进口情况。
2008年初以来,内地对欧盟的出口表现甚佳。若增长势头持续或更趋强劲,欧盟可能采取多方面的防御措施,限制来自内地的进口。
于2008年底,美国对内地产品实施的保障配额亦将终止,届时美国同样可以实行各种各样的贸易补救措施,但这些措施在保护美国本土厂商方面的成效往往不大。
美国有可能采取权宜之计,将现时针对越南的反倾销监察计划,照样对中国内地实施。
鉴于后配额时期的情况并不明朗,香港出口商应密切留意海外监管动向,并采取适当行动。
概 要
2005年,中国内地分别与美国及欧盟达成协议,就内地向这两个市场输出的若干类纺织品及服装设立保障配额。与美国的协议涵盖34类(21种)产品,将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与欧盟的协议涵盖10类产品,已于2007年底终结。
总括而言,现时美国对来自中国内地的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实施的配额限制,基本上对本土厂商的保护成效不大。美国进口商已将部分限制类产品订单转移至其他供应地,特别是亚洲,可见配额限制并没有带来什么好处。
配额终止后,监管动向将继续影响2008年后的美国市场前景。若进口激增,美国政府迫于国内业界的压力,可能会采取贸易补救措施,以减轻进口激增的影响。美国有可能采取权宜之计,将现时针对越南的反倾销监察计划,照样对中国内地实施,并会承诺若有证据显示内地产品出现损害性倾销情况,即会代表美国纺织厂商主动展开反倾销行动。
总的来说,中国内地作为首选供应地的地位,应能承受生产环境日趋严峻的挑战,进一步巩固乃至增强,尽管如此,美国进口商将继续从不同的地点采购产品。于2008年及之后,美国进口商的采购地数目可能进一步减少,但相信仍会维持一定数量,特别是亚洲供应地。
欧盟的纺织品保障配额于2007年底届满。在此之后,欧盟已与中国内地建立双边机制,以监察内地纺织品及服装的进口情况。这种双重监察机制将运作1年,涉及原先10个限制类别中的8类,务求维持对贸易往来的双边监督。
在欧盟的保障配额届满并引入监察机制后,今年以来中国内地对欧盟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有理想增长。表面上看,这个增幅尚未对欧盟的生产造成过度冲击,因为欧盟中部、东部及南部若干成员国的产量上升,纾缓欧盟发达成员国的产量下降影响。尽管如此,若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势头持续甚或更加强劲,欧盟可能采取多方面的防御措施如反倾销行动等,限制来自内地的进口。
预计在2008年及以后,欧盟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口商将继续把订单稳步转至亚洲供应地。除中国内地以外,越南等国家亦将有不俗表现。土耳其及其他一些区域性供应地,则有望运用免税准入、与欧盟市场毗邻,以及与欧盟纺织品厂商在生产上有联系等优势,在未来岁月与中国内地及亚洲其他供应地进行竞争。
与此同时,香港将逐渐减少与内地进行的外发加工安排。在没有配额限制的贸易环境下,香港与内地之间现时就欧美市场建立的外发加工安排,料将不会受到重用,但如欧美对中国内地采取贸易补救措施,这种合作生产模式将重新启用。
鉴于后配额时期的情况并不明朗,香港出口商应密切留意海外监管动向,并采取适当行动。香港纺织品及服装厂商将生产活动北移固然有助增强价格竞争优势及盈利能力,但亦应考虑进行生产基地多元化,不要只将生产活动集中在内地进行。
此外,港商亦应进一步加强与海外买家的关系,扩展至先进及高增值业务,尤应注重设计和品牌创建,以及采用创新科技,从而促进高增值生产业务。鉴于欧美的保护主义情绪高涨,竞争激烈,香港出口商应寻求多元化发展,在全球各地寻找潜力丰厚的新市场,尤其不可忽视内地的庞大内销市场。
一. 背景
2005年11月,美国与中国内地就纺织品及服装贸易签署全面性的双边协议。双方同意,由2006年初至2008年底,美国对从中国内地进口的34类(21种)纺织品及服装实施保障配额。协议还包含一项条款,要求美国在协议有效期内,必须采取克制态度,尽量不对协议范围外的产品实施任何保障配额。 欧盟于2005年6月亦与中国内地达成类似协议,由当时直至2007年底对从中国内地进口的10类纺织品及服装实施保障配额。欧盟又承诺采取克制态度,尽量不在2008年实施任何保障配额,并对协议范围外的产品一视同仁。
两项协议对美国及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模式带来重大影响,部分本应在中国内地进行的生产活动分流至其他生产地,主要是亚洲国家。这种贸易分流效应在服装市场尤显突出,因为配额主要以服装而非纺织品为焦点。中国内地与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协议分别于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届满,尽管中国内地仍是首选的供应地,但欧美将继续对中国内地产品施加进一步限制,市场仍会受到扭曲。
二. 2007年美国纺织品及服装进口趋势
总进口
2007年,美国的纺织品及服装总进口量为531.13亿平方米,增长1.8%,总值达964.08亿美元,增长3.4%。其中服装进口量为233.35亿平方米,增长3.5%,总值739.23亿美元,增长3.2%;纺织品进口量为297.78亿平方米,增长0.6%,总值224.85亿美元,增长3.9%。2007年的进口增长较2006年稍逊,当年纺织品及服装进口量增长2.6%,总值则增长4.6%。
中国内地进口
尽管棉及人造纤维长裤、恤衫、袜子和内衣等主要服装产品均实施配额,但中国内地作为美国纺织品及服装最大供应来源的地位在2007年却进一步增强,纺织品及服装总出口量为213.72亿平方米,增长14.8%,总值为323.21亿美元,增长19.4%。其中,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服装,总进口量为80.34亿平方米,增长23.5%,总值227.45亿美元,增长22.8%;而纺织品进口量为133.38亿平方米,增长10.2%,总值95.75亿美元,增长12%。2007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的受限制纺织品及服装,总进口量增长14.8%,总值增长31.1%。至于非受限制的产品,总进口量上升14.8%,总值则增长14.0%。
2007年中国内地纺织品及服装整体表现与2006年大体相若。2006年,中国内地输美纺织品及服装数量增长11.0%,总值则增长20.8%。
深入分析2007年美国从中国内地进口纺织品及服装的变化,可见上半年进口量上升20.1%,总值上升33.8%,下半年却见放缓,进口量及价值分别增长10.7%和10.2%。下半年美国从中国内地的进口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许多服装类别的配额使用率相对偏高,还有就是一些原本应在中国内地生产的配额产品,订单被转移到了越南,当中不仅涉及配额问题,亦是因为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导致中国内地的原材料及劳动成本上升。
截至2007年底共有3类配额的使用率达到90%或以上,最高的是332/432/632 B(袜子及婴儿袜子),截至2007年12月31日使用率达93.2%,其后是332/432/632 T(袜子及婴儿袜子)的92.7%、345/645/646(毛衫)的90.6%、647/648(人造纤维长裤)的88.7%、347/348(棉质长裤)的88.5%及352/652(内衣)的86.8%。相比之下,截至2006年底没有任何一类配额的使用率达到90%或以上。如下表所示,2007年配额使用率普遍较高,尤其是棉质及人造纤维服装类别。
简而言之,以数量计,中国内地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06年的28.9%增至2007年的34.4%,而在纺织品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则由40.9%增至44.8%。以价值计,中国内地在美国服装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由2006年的25.9%增至2007年的30.8%,而在纺织品进口市场所占的份额则由39.5%增至42.6%。美国实施配额后,中国内地的出口仍有骄人表现,可见内地纺织及服装业拥有多方面实力。事实上,中国内地生产商拥有一定的经验、技术及灵活性,能生产各类型的纺织品及服装,这种优势使内地业界得以在2006年轻易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至不受配额限制的产品,而当2007年部分受配额限制的产品的全年限额上调时,又将生产能力转回到这些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