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已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个全球经济盛会。作为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世界性体育盛事,自然也为全球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营销良机——本土企业希望借力奥运传播走向世界,国际品牌则对庞大的中国市场志在必得。
然而,这场全民盛会并未向所有的企业敞开大门,而且就算全身心、高成本投入,也可能收效甚微。正如广告大师翰·沃纳梅克所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置身“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奥运商战,企业采取何种营销策略尤为重要。
谁是真正的赢家?在本报特别策划的奥运企业营销效果调查中,其中一项为“在您印象中哪些企业是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麦当劳、可口可乐、阿迪达斯等奥运营销巨头的投票遥遥领先。
作为一家体育用品生产厂商,阿迪达斯长达80年的奥运营销史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商业案例。资深营销专家张磊认为,相较于国际品牌,国内品牌可能懂得最大化运用奥运这个商机,完成初始的市场积累,国际品牌的优势则体现在整体策略的把握上。
三家知名品牌在京联合启动“中国赢我们赢”大型市场推广计划
精准定位 体现核心竞争力
毋庸置疑,2008北京奥运激发了服装企业的营销热情。但一些服装企业孤注一掷“押宝”奥运的想法,曾被业内人士评论为“不理智的空洞热情”。原因是企业要想进行奥运营销,必须先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宣传企业形象,还是打造产品品牌。
“从历届参与奥运营销的成功品牌来看,基本上都是这两条路线。”这种观点得到张磊认可。他举例说明,松下第一次赞助奥运时,就是想通过奥运会让品牌被世界认同。更为广泛传播的案例是韩国三星的转型。从一家本土低档品牌制造商跻身全球一流品牌制造商,三星借助奥运提升企业价值并一举成为世界品牌,堪称奥运营销经典之作。
美国企业则采取另一种方式作产品品牌,比如可口可乐、柯达。“产品品牌就需要对接消费者利益,可口可乐目标人群的特点是爱运动、有激情,因此,可口可乐的产品品牌是张扬的,有个性的,这正与奥运的运动精神与人群特点相吻合。”张磊说。
他同时提醒,奥运营销只是一种营销策略或手段,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生存的关键则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就是战略。反过来说,无论企业的营销手段多么高明,缺少核心竞争力难以实现长远发展。尽管赞助奥运使三星和可口可乐摇身成为行业巨头,但实际上,三星与可口可乐的成功根源于其战略上的成功。在三星赞助奥运的背后,是其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对可口可乐来说,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是其根本。在销售渠道覆盖全球的情况下,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迅速获得市场回报。
通过奥运营销环节争取更稳固的霸主地位,已写入三星、可口可乐的企业战略大纲。细数2008全球奥运合作伙伴名单,与之意图相似的还有强生、通用电气公司、欧米茄、麦当劳等国际知名品牌。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领头羊”企业,此次奥运会对于它们具有“如虎添翼”之效。
这一战略对于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目前并不大,毕竟我国企业还处于迅速成长的阶段,要具备这样的实力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这也说明,奥运营销策略制定固然重要,但最终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张磊表示,就目前服装行业形势来看,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奥运营销具有一定优势,如能找到一个符合自身特征的传播点,配以合理性规划,有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