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的竞争,并不仅仅是一场能否拿下奥运赞助资格的“赞助战”,归根结底是一场“品牌运作之战”,虽然有些企业并未取得赞助奥运的资格,但是他们依然可以通过运用一些与奥运有关的营销要素,在这场“品牌运作之战”中占据优势。这里就向读者们介绍可以搭上奥运快车的11种非奥运营销“牌”。
“中国元素”牌
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而被人们称为“中国年”,许多反映中国特征的要素,比如中国智慧、中国红、中国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名胜古迹等等,只要企业能充分挖掘这些元素,并将其用在自己品牌的营销活动上,亦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例如百事可乐的蓝罐骤然变成“百事红”,把“百事敢为中国红”系列活动拉开了序幕。这一类要素的使用,不单单把“中国元素”印在产品上,更配合相应的传播手段,高度契合“中国的奥运”这一主题,以达到好的效果。
“观众”牌
虽然2008年奥运会的参赛主体是运动员,但是观众的人数要远远超过奥运参赛运动员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直接现场观看的观众,全世界通过电视、网络等收看奥运的观众将达数亿人,而想办法把这数亿人的眼球吸引过来才是品牌营销运作的关键。
继海尔集团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唯一的白色家电赞助商之后,新飞电器宣布在全国选拔“新飞2008助威团”,海选后的“中标”选手届时将到北京为奥运会助威。这场大型选秀活动打造出一支由50名美女模特组成的“2008助威团”,一边是活动如火如荼的举办,另一边则充分利用了非奥运营销给企业造势。
“场馆建设”牌
奥克斯品牌虽然没有成为北京2008奥运会的赞助商,但却另辟蹊径,斥资近千万元赞助奥运会训练比赛场馆,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在奥克斯国际产业园升起奥林匹克五环旗,通过奥运场馆建设搭上了奥运经济的快车。
奥运场馆建设营销要素是指通过赞助奥运场馆的建设,间接地赞助奥运,进而提升自身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奥运场馆建设营销因素的优势是:与奥运合作伙伴相比可省去很多的赞助费,可以以隐晦的奥体场馆战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现。
“奥运主题”牌
搜索巨头Google在奥运赞助上很吝啬,但是奥运会期间却能分文未花地获得与赞助商旗鼓相当的奥运认同价值。在悉尼奥运会期间,Google崭露头角,主页上的企业标识上多了一只举着火炬的袋鼠,而袋鼠恰恰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当然这也契合了悉尼奥运会的主题。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Google更进一步,让自己Logo图案与冬奥会的赛事主题活动保持一致:冬奥会主项目是滑雪时,Google上就一定会出现滑雪的卡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