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关于战略制定的文章,都把战略制定描述成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先思考,后行动;先制定,后执行。人们对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做了明确划分,并且普遍认为思想必须独立于(且领先于)行动。但是,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总是聪明到可以预先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透,聪明的战略人士应该很明白这一点。
那么,战略的形成到底是怎样的?领导者应当如何管理战略与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三家企业的战略制定者讲述了他们的经验和感悟。
做大决定不应成为常规动作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你们通常都做什么样的决定?
梅霖:我把决策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战略决策,二是战术决策。战略决策决定公司的方向,比如业务模式、市场定位等等。战略策略一旦决定,我们就很少更改了。合一香食品是亚太中慧集团去年创办的新企业,我们在产品选择上进行了战略选择。虽然市场上高温肉类食品占主流,但是我们调研了中国台湾、美国等市场,发现低温肉因为工艺上的先进性,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们把低温肉制品作为我们的产品方向。这个差异化的战略一旦确定,我们就要沿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
战术决策是局部性的决策,涉及到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如用人、花钱、客户、市场,都会涉及到。战术决策会更经常地调整,它的影响面小一些。
杨宇程:确定公司的大目标,首先要看社会需求,大方向对了,就要看自己的资源。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技术策略是我面临的最重大的决定。因为国家环保政策的变化,我们今年的业务量有望从去年的2000万增长到一个亿,但这并不说明我们战略决定的正确。
事实上,像中能环科这样的高科技环保企业,业务模式非常简单,就是立足于我们的活性炭吸附和超微分子膜过滤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发在节能减排环保方面的商业应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这个总裁并不是经常需要做大的决定。
主持人:一个决定,既有老板拍板,也有幕僚谋划,决策人的不同身份,对决策过程有什么影响?
梅霖:在经营合一香之前,我是一家管理顾问公司的领导。对于老板和幕僚的角色,有切身的体会。外部顾问有三个长处:外部信息搜集、工具运用和逻辑推理;公司老板则对企业自身资源有更多的考虑。另外,老板做决定的速度比较快。
茅理翔:方太在决策方面经历的第二个转变是,我们开始从家族向所有员工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提意见,目前我们拥有众多非常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和强大的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每年都会向公司提出大量的宝贵意见,而公司高层也会根据意见而变化未来的战略和方向。
在2003年,方太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是竞争加剧。原来的竞争对手成长迅速,方太原有的竞争优势逐步丧失;国内外电器巨头纷纷进入厨房电器市场,对方太形成了全方位的竞争。其次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变化加快,市场需求从大批量少品种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对此,很多管理人士都开始思考方太未来模式的转变,经过众多人士的建议和支持,方太决定引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模式,以系统解决研发管理面临的问题。这让方太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也形成了如今很多人积极建言的习惯,如今的方太依靠的也是更多的管理人士乃至员工的意见,决策已深入到每个人心中。
杨宇程:一个好的决策,需要多方参与。有老板,有员工,有外脑,还要包括客户。在中能环科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好建议都是客户和外脑提出的。
感性、理性,决策的黄金分割点主持人:在不确定的环境之中,决策过程里既有理性的逻辑,也有感性的思维,你如何平衡二者在决策中的关系?
梅霖:关于决策有两个2∶8原则。第一,决策中,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占的比例是2∶8.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必然是你的时间、财力、人力、市场条件等条件不具备。否则,就不需要做决定了,你怎么做都能成功。在这样的情况下,理性思维只能给你提供量化的数据、逻辑的框架,但真正促使你下决心的,还是感性的综合思维。假设我们完全采取理性思维,那么一个行业的企业可能都会做出同样的决策,大家的战略应该是一致的。但事实上,我们每个行业企业的战略各不相同。另外,如果完全是理性思维,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根本不能做,你会被风险束缚了手脚。
你看台商投资内地市场,往往选择在家乡进行投资。在这样重大的决策上,还是感情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二,决策的成功,20%在于决策本身,80%取决于决策的执行。海尔和TCL几乎同一时间做出了同样的决策,决定进入手机行业。但最后的结果是,当时品牌不占优势的TCL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便到一条餐饮街,你总会发现生意好坏之分,正所谓“没有失败的行业,只有失败的企业”。
杨宇程:我是科研人员出身,平时学习数学比较多,所以在技术决策中,我会尽量地进行量化分析,一切用数字说话。
而在商务决策上,我采取模糊数学的方法,信奉黄金分割的原则,一个决定有61.8%的把握,就可以拍板了。在业务运营中,还需要把握5∶5原则,在多方利益布局中,一定要把握平衡,不可偏离太多。和客户如此,和伙伴也是如此。
最重要的决定往往是感性成分最大的。当初公司决定做节能环保的业务,就是觉得这个业务应该是社会未来的方向,而且干这行可以“积德”。这个决定完全是感性思维占了上风。
茅理翔:实际上,我经营方太的初期阶段,很多决策也是拍脑袋想出来。其实不是我一家,当时很多民企的计划思路都是这样出炉的。这也是因为当时很多民企由于资金实力不足、起点低造成的。但是当我的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决策就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企业能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这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最开始的转变,决策开始由我个人的决策改变成家族进行决策。举个例子,在方太做抽油烟机之前,其实是做电子点火枪的,之后大约在1996年,公司的发展遇到了节点,电子点火枪技术含量低,市场前景也不好,这时转变是必然的。经过初步的市场考察,我们决定做抽油烟机或微波炉,微波炉因为产品形象高端而受到我的推崇,但我的儿子却认为应该主打抽油烟机,当时我们争论不下。而当地政府和一些专家也希望我们可以从事微波炉的生产,他们认为,抽油烟机的市场已经完全饱和了,很难有大的发展。
这两条路在我们家族内部也是争议纷纷,最终我们商量的一个结果是,对抽油烟机市场做一次全面的调查,为此我们出动了市场部员工和聘请了咨询公司的调查专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得出的结果是与第一次截然相反的,我们惊奇地发现抽油烟机市场目前根本完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认为抽油烟机“滴油、噪音大、不美观”等情况竟然十多年来没有得到改观,这是一个商机,我们觉得可以做高端市场,于是经过家族的讨论我们决定做抽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