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开的“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教育乱收费等问题发表见解。对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乍一看,没钱就别穿名牌,似乎是这个理儿。可北大、清华毕竟不是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厂企业,更不是以钱物等价交换为手段的商人。它是由全体纳税人供养起来的公共服务机构,是以培养人才为终极任务的高等教育事业机构。公共性、服务性决定了能够敲开其大门的主要不是钱财而是人才,即以人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主要标准来衡量能否进入大学之门槛。因此,谁也没有权力把北大、清华挂上一个天价学费的标签,以吓退资质优良的穷孩子,而让素质相对较差的富家子弟优先享用这一稀缺资源。2月27日,同样是这位新闻发言人,曾号召社会各界“让教育产业化如同过街老鼠一样,它就没有市场了”。本来,大学是非义务阶段教育,其收费应按照成本分担机制来运行,而事实上不少大学采取的是产业化或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将大学的公益性转化为赚钱和盈利。而这正是大学收费昂贵、老百姓上不起大学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才过没几天,这只曾被号召应共同反对的“过街老鼠”竟然从同一位新闻发言人的潜意识里堂而皇之地溜了出来,这不能不说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笔者期待着,教育主管部门能拿出“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气魄来,让“北大、清华是名贵服装论”也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