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通过体制创新,化解了“纺织城”转型发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11月18日,新华社播发通稿《“历史包袱”成优势资源 西安“纺织城”迎来新生》,报道了西安市对纺织城地区企业“破产”不破“生产力”,将这一一度的“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变为如今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的做法与经验。
报道说,“纺织城曾经是西安最富、人气最旺的地方。这10多年来,这里反而成了企业和职工最困难的地区,连自来水都要限时供应,年轻人也不好找对象的地方。”2008年,西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完成这一地区主要国企破产改制的同时,启动新一轮的产业重组,对原西北国棉三厂、四厂、六厂等5家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成立了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同时异地选址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纺织产业搬迁、改造、升级工作。两年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完成投资10亿元。路、水、电、信、气等设施已配套到位,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也已建成,包括西安纺织集团公司在内的10多家企业已入驻园区开始建设。
西安市常务副市长、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董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加快“纺织城”的转型发展,西安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放了土地、建设、规划、市政等15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由灞桥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这种模式,整合了工作力量,提高了办事效率。
灞桥区委书记聂仲秋认为,企业破产不等于产业破产,传统产业也不等于是夕阳产业。“纺织城”的转型必须抱有民生情怀和忧患意识,要立足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的客观现实,建设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改造“纺织城”老区,成为西安东部灞桥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近两年来,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已引进项目49个,合同引资300亿元,已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89亿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目前已经成为陕西省新型工业化纺织产业示范基地。
文章写道,正在建设的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规划占地约15平方公里,大约8年时间建成后,不仅能形成约500亿元的产值,而且可以提供8万多个就业岗位,这将为目前“纺织城”地区约2万名劳动力的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