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百集团全盘拿下广交会流花展馆后的经营定位有了最新动向,信息时报记者近日独家获悉,广百集团将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与广州温州商会服装分会合作。其中,流花馆的商贸区将定位为服装长期展贸平台。
此外,一个横跨荔湾区与越秀区交汇路段、号称28万平方米的航母级服装城“广州世贸服装城”(下称“世贸”)也已悄然动工,预计明年年初封顶。今明两年流花地区服装专业市场面积将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扩容到逾100万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大服装商圈。
现状:流花商圈扩容不断世贸服装城已动工
今年2月,广百集团从业主方广州城投集团中标获得广交会旧址流花馆10年的经营权,其中包括9.23万平方米的商贸区和5.6万平方米的会展区。广百集团接手后将耗资1亿元对展馆进行装修,并更名为“中华汇”,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曾表示,流花馆将通过汇集全国的优秀品牌和产品,集商品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世贸服装城或明年试业
近日记者获悉,广百欲将流花馆以出让经营权方式转租给广州温州商会服装分会,而后者准备将其打造成一个长期服装展贸会馆。记者致电广百集团品牌传播部副总监汤智全求证租金水平及双方合作细节,汤智全表示还没有收到确切消息,并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此外,在流花服装商圈内,一个号称28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广州世贸服装城已经动工。据悉,该项目包括公寓、写字楼和商业城,拥有3000多套独立产权商铺,并配有3500个停车位。记者在其招商楼书上看到,项目投资方为广铁集团、南岭铁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广州铭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有业内人士透露,该项目地段原来是火车站广铁的物流卸货区,实际投资人是温州商会,广铁集团只是以地皮投资,预计明年年中试业。
形成全国最大服装商圈
记者了解到,自广交会流花展馆整体向琶洲会馆搬迁后,这两年来,流花服装商圈的扩张似乎没有停止过。先是东宝集团将广交会20号馆的东宝展览中心率先变脸,改定位为东宝国际妇婴用品服饰展贸城,接着,美国AB集团旗下泰莱宣布斥资3000万元杀进流花商圈,将原友谊宾馆改造成广州最专业的外贸服装交易平台。而2007年10月,壹马交通投资公司投资10多亿元的壹马服装广场开业。
此外,由安华集团投资运营、由宾馆改建的广州美博服装城也转型定位,今年初变身美博运动城。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丁宁评价认为,随着老广交会周边原有展馆和酒店转型、重投专业市场怀抱,目前业已开业的34家服装市场,正托起一个总经营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的商业体量,这毫无悬念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商圈,目前全国1/3的服装都是在流花地区服装市场批发出去的。
调查:减免租金吸引商户世贸低价入市搅局?
据悉,世贸服装城横跨荔湾区与越秀区交汇路段,经营品类涵盖服装、鞋帽、皮革、饰品等,只租不售。但整个服装城外围被红棉、白马、壹马、天马、明珠、锦都、广安、金祥等服装城包围着,地理位置并不算优越。
租金价位关乎招商成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世贸服装城可能会采取低价或部分免租招商策略入市,目前其已在流花地区向各大服装城的优质品牌商户发出要约,以租金减免吸引这些品牌商户进驻。
在红棉国际时装城经营男装品牌的后街男孩就是其中收到要约的一个商户。其负责人施晓明告诉记者,如果世贸服装城租金水平与目前流花租金行情相当,其招商将有很大阻力;而如果采取低价甚至减免租金的招商策略,则可能会吸引一些品牌商户过去拿500平方米以上的铺面设立品牌旗舰店或展示厅,并带动一些小商户进驻。“世贸服装城在短期内做旺也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租金价位要适当。”施晓明表示,目前一些品牌商户在商圈几个服装城都有铺面,而卖的产品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服装批发价格已经很透明,采购商不再货比三家,而是在熟悉的商户拿货,所以多一个或少一个铺面对品牌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世贸或降租金50%入市
业内人士指出,世贸服装城可能会以低于目前流花商铺租金均价的50%甚至更低入市。据了解,随着各大服装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租金也水涨船高。一些服装城租金在去年打了5.5折,今年已涨回7折,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站西路的档口,租金也由前两年的2万元/月涨到3万~4万元/月。
今年楼市经历了两次调控风暴之后,商铺投资随之进入投资者的“狩猎”范围。据合富置业统计,近几个月来,广州商业地产市场上交投较活跃的商铺集中在300万~500万元,比年初增加两三成。因此,世贸服装城低价入市对商圈有很大杀伤力。
业界探讨
商圈扩容的利弊?一把双刃剑 关键在于错开定位
对于这场由广交会搬迁引出的流花服装商圈扩张潮,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表示,服装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本来就已相当激烈;再加上金融危机对中国服装外销市场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不少服装企业调转方向,瓜分内销市场的蛋糕。去年以来,服装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服企生存压力已经很大,目前流花服装商圈容量已趋饱和,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而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程九洲则认为,流花服装商圈扩容有利有弊,一方面,如果新生的市场能从规划、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等做好创新和互补,则对流花产品丰富多样化有好处,也能提升流花服装商圈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但如果招商同质化,再加上外部没有新客源补充,则会让流花商圈的竞争更加残酷。
据统计,受金融危机影响,广州市去年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有157个,仅比前年新增5个,成交额1809亿元,同比增长仅4.5%。从往年专业市场新增数量到成交额的同比增幅,去年的成绩都明显逊于往年。
竞争激烈已饱和?各地服装城兴起 外部压力更大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流花商圈容量已趋饱和,同质化竞争激烈。程九洲则表示,目前商圈是否达到饱和现在还不好说,因为市场自然会调节。他认为,目前流花服装商圈的竞争压力更多来自外部。“10年前,国内一级服装批发市场(商户主要由生产厂家组成)主要在广州和杭州,其所处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两大服装基地,背后有完整的产业链支持。”程九洲表示,但最近3~5年来,全国各地的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一些服装厂内迁趋势明显,“以前内地的服装专业市场可能缺少成长的土壤,但现在一旦有了工厂为背景,再加上内地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土壤将比以前更好。”
程九洲指出,现在株州、常熟、杭州、福州、武汉、北京等地的服装批发市场都已成长起来,一个服装城动辄都是50万~60万平方米,当地的一些采购商更愿意就近采购,这对流花地区的客商分流不少。记者也从公开资料了解到,国内近2000家各种类型的服装市场中,近5年来,新增(包括改造)服装市场的数量占总数量的70%,面积占服装市场总面积的85%。
目前的最大掣肘?经营方式、硬件设施跟不上商圈扩容速度
对于近两年流花服装商圈极速扩张带来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多数受访的服装城经营管理者均表示担忧。红棉总经理卜晓强认为,流花服装商圈目前遇到的最大发展掣肘是:仍处于较为原始的经营扩张阶段,经营质量还没有新的发展,内涵也没有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经营交易方式落后,仍以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买卖为主;道路交通、仓储、停车场、写字楼等硬件设施建设没有跟上这几年商圈扩容的速度。
他认为,如果新起的服装城能从规划、定位、招商等方面进行错位和创新,在招商方面能引进四川、湖北、福建、江浙等地区的服装龙头企业,在功能、定位、业态组合以及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则能扩大商圈的辐射力。
记者了解到,流花服装商圈经过这10多年的调整,目前各家市场经营定位都很清晰,如白马以经营中高档时尚女装、男装为主,红棉则定位为年轻时尚潮流的男女装,壹马聚集了大批国内知名中高档男装品牌加盟店,康乐以牛仔系列为拳头产品,御龙、迦南等外贸服装市场主打面向中东和非洲等地的外贸业务,而东宝以经营妇婴用品为主,新大地服装城则选择了主打针织毛衫。
一家长期从事专业市场分析研究的顾问公司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扩张后能否站住脚跟才是关键。”据了解,目前流花商圈批发市场同质化经营相当严重,而作为后来者,如果在市场定位、引进品牌与原有市场还几近相同,这对于商圈发展都很不利。
专家观点:应设市场准入门槛保护商圈
据悉,世贸服装城及广交会流花馆商贸区投入运营后,流花服装商圈经营面积将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扩容到100万平方米。
对此,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政府部门应该对流花服装商圈设立准入门槛,因为商圈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被无限吹大;政府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市场分布和产业布局,划分出一定的“市场保护区”,承担起市场的培育和导向责任。
例如,对位于该保护区的市场给予城市规划上的确认,对区域内的市场开发区和经营者进行资格确认,对区域内适应从事市场开发的物业进行确认等。另外,服装城经营管理者应转变经营理念,从追求“铺租”的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型为与商户共同培育品牌的长期发展轨道上来。例如,市场经营者可组织商户联手进行国内服装流通渠道的建设,延伸市场链条,共同参与国内渠道体系的构建。同时,市场经营者可联手组建市场联盟,参与国内其他区域的市场竞争,共同打造区域品牌。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周仑也指出,目前流花商圈扩容比拼的不应该是谁的租金最低,而应该拼服务、管理的差异化。他指出,目前广州服装市场正在进入向集贸易、展示、价格、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跨越的新拐点,扩容后流花商圈也将进行新一轮洗牌。
延伸阅读商业地产的“吸血模式”
在业界,每当有一个新场建成,一些品牌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就要拿出几年积蓄去拿档口,此举被业界形象地称为“吸血”。曾在中大布匹市场经营过布料商行的曾浩表示,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商户们都担心新场有更好的硬件设施,做旺了会抢自己的生意,届时再进场花的代价更高,因此这种“吸血”现象在每个商圈都会存在。
后街男孩的施晓明也指出,今年以来,服装原材料之一的棉花不断涨价,服装企业经营压力很大。他算了一笔账,现在有200万元资金只敢生产100万元的货,因为棉花一天一个价,面料商根本不敢备现货,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用现金拿货,而下游代理商是先销售后付款,这样一来,服装企业拼的就是资金实力。
记者了解到,10月13日,棉花交易价格上涨至25380元/吨,比国庆长假前的9月30日上涨了2765元/吨;而去年10月,棉花价格尚在14000元/吨左右,棉花期货价位也创下15年来最高点。
施晓明坦言,在这种高成本压力下,目前在流花也出现“以铺养铺”的现象,一些大商户会利用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一些新场低价拿下多个铺面,等新场做旺后再出租或转让给其它品牌经营,赚租金差价来养活自己经营的铺。“现在小商户根本没有资金去拿新铺面,而每当商圈扩容,这种‘吸血’机制在所难免,希望政府能出台有关引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