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8月底,北京已有3家老牌商场重新开业,包括天桥百货商场、世都百货,以及北京友谊商店。
8月20日,天桥百货商场以全新的时尚姿态与世人见面,此次重张是天桥百货商场两年来的第三次转型,主打时尚路线。
世都百货新东家将商场定位奥特莱斯模式,于8月18日开业,试水名品折扣商场。
三家老牌商场已有两家开业,位于CBD商圈重要位置的友谊商店的重装开业将成为焦点中的焦点。
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友谊商店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他证实了友谊商店将于8月底开业。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友谊商店这个特殊的对外窗口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繁荣,也接受了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其发展创新的脚步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百货业态的发展轨迹。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特殊的对外窗口
北京友谊商店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殊”的对外窗口之一。只对外宾开放,商品是市面上见不到的,需要用外汇券购买。
上世纪五十年代,消费品供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贸易部下文,要求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五大城市建立高档消费品商店,以适应外国友人、国际海员以及华侨的需要。
这一阶段的百货业可谓是独尊的姿态,国营百货店是当时商品流通的主渠道,除了为人们提供日用生活所需的必需品,还肩负着“稳定物价”、“保证供给”的职能,友谊商店同时还行驶了较一般百货商店更加重要的职能———服务外宾。
1964年,北京友谊商店出现在长安街东端,是计划经济时代“特殊”的对外窗口之一。说它“特殊”,第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只对外宾开放;第二,所提供商品是市面上见不到的,需要用外汇券购买。
如今已经布满超市货架的商品,在当时属于“特供”,只能在友谊商店里才能买到。比如花生酱、巧克力、红酒、皮鞋等大量市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在不少商品都需要凭票购买的时期,出售梅林罐头、起士林西点、景泰蓝、自行车、威士忌、伏特加、万宝路等中外品牌商品的友谊商店成了香饽饽。当时的友谊商店门口有守卫,国人常常会在门外窥看商店里到底卖什么货品。而中国外交部的外交官们和各国驻华外交人员,会在出访或回国前,来这里购买礼品。
回过头来看当时的经济环境,这种情景就不难理解了。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日常用品、米面粮油等都是凭票供应的。友谊商店的存在主要是服务性的机构,而非商业盈利模式,它的存在主要是满足国家之间的交往,其次才是经济利益的实现。这一时期,在全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又陆续开设了友谊商店,其功能都与北京友谊商店相同———为外宾提供特殊的商品。
1958年,上海友谊商店创建于北京东路40号,主要面向各国来访首脑以及驻沪领事,成为专门接待国宾以及旅游团队的最大零售商店。
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9年。1978年,友谊商店扩业、组建成广州市友谊公司,并于1980年开始对国内外宾客、消费者全面开放营业。每年接待1万多批外国旅游团队、国内外宾客l000多万人次,并先后接待过100多位外国国家首脑等贵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大连友谊集团公司的前身为成立于1958年10月的大连海轮服务公司,是大连市对外敞开的第一个窗口。
友谊商店在这一时期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自身的任务,同时还发展成为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代名词,在当时只要提到友谊商店,在人们心中已经形成了舶来、高级的思维定势。
上世纪末
“变脸”尝试 有喜有悲
友谊商店作为一种特殊的百货业态,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有的更加游刃有余,有的没能及时适应当时的环境。
从1996年开始,中国爆发了一场零售商业革命,短短三五年,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业态,并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迅速扩张,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零售业态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为主、多业态并存的格局。
但是这一时期大型百货业态却渐露颓势,1996年,北京的信特、沈阳的协和、天津的亚细亚和广东国丰4家大型商场相继关门;1997年,上海一百西安店、协和西安店、广州仟村百货、北京卡玛商业大厦等又陆续歇业;1999年,中国零售业五十强排名中,中国零售业“龙头老大”,代表着百货业态的上海第一百货公司将中国零售业首强的位置让给了代表新型业态的联华超市,此举标志着国营百货已不再是我国零售领域的主导业态,甚至一度成为“夕阳产业”。
国营百货业态由盛转衰,一方面是企业经营体制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是新业态的产生,加剧了行业竞争。友谊商店作为特殊的百货业态,有的在突如其来的竞争中措手不及,而有的则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变化。
此时广州友谊公司为适应旅游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满足国内外宾客的各种需求,提供系列化配套服务,包括代办国际邮寄、海运空运货物、精美礼品包装、购买大件商品市内免费送货上门、旅游团队折扣优惠供应等10多项服务;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租赁、进出口贸易、代理代销、远输、咨询服务;陆续引进一批现代化商场设施,商场空调、音响系统,自动扶手梯和富有特色的橱窗柜台,组合形成一个和皆舒适的购物环境,使宾客在购物的同时还得到美的享受。
1982年,深圳最大的商场“友谊商场”在嘉宾路诞生,友谊商场不但摆设新颖,而且彻底摆脱当年计划经济下物价限制的阴影,以崭新的经营理念走向市场经济,可谓开创了深圳大商场规模经营的先河。
1992年,在大连对外供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大连友谊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93年,由大连友谊集团公司发起,定向募集设立了大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连市商业黄金地段建设了2.7万平方米,可与国外高档次商店相媲美的友谊商城,集餐饮、康体、娱乐为一体的外商俱乐部,在开发区享有独一无二高档次的友谊商店,使公司的零售、餐饮、娱乐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明显加强。
1989年底至1993年,长沙友谊商店彻底改变了老友谊商店的形象,并提出了“友谊购精品,精品在友谊”的经营理念。
1991年,北京友谊商店第一次“变脸”,开始面向国人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友谊商店被迫变脸,但这没有让这家被称做“计划经济产物”的商场跟上市场经济步伐。后起的赛特购物中心、秀水街、贵友大厦、东方广场、蓝岛大厦,早已将友谊商店团团包围。竞争乏力的友谊商店被迫将地铺门面房租给了必胜客、日式回转寿司、美国31种冰激凌和星岛咖啡。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唯我独尊”的特权,北京友谊商店这一次变脸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仅靠单纯的品牌引进、店铺招商,无法改变其在竞争的夹缝中挣扎的局面。
本世纪初
模式转变 全面调整
百货业要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应促进业态结构创新,准确合理定位,突出经营特色,通过连锁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将核心竞争优势定位于综合成本领先。
2005年前后,由于消费升级和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演进,中国百货业迎来了新一轮景气周期。而百货业之“现代”区别于“传统”,体现在功能更完善,“一体化一站式”消费;购物环境更新升级;购销分离、网上结算等现代企业机制确立;商品结构和品牌组合更合理;盈利模式不断创新;百货业态盈利能力高,内生增长显著。从反映市场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来看,2006年港股中,百货业态的股票持续上升。
自2003年起,作为西单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友谊商店开始出现亏损。2005年,其亏损曾高达37万美元,最后连租金收入都无法支撑。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6434万元,净利润比上年下滑350万元。北京友谊商店老店于2006年拆迁,三年后,在友谊商店原址上建成集写字楼、公寓和大型购物商场于一体的综合摩天大厦,总投资超过40亿元。西友集团为友谊商店的老东家,新友谊商店建成后,商场经营权不变,仍为西友集团所有,但建成后公寓和写字楼部分由萃力公司经营。萃力国际有限公司由香港的皇牌投资有限公司和澳大利亚的澳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新友谊定位综合大厦,而且经营模式也不变,定位仍是高档商场。
现在时
调整业态 定位高端精品路线
北京友谊商店的第二次重张,吸取以往的经验,调整业态结构,坚持走高端路线,引进了高端家居品牌达芬奇作为主力店。
2010年8月底,北京友谊商店的第二次重张,吸取以往的经验———调整业态结构,坚持走高端路线,所面向客户高端,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是高端,。
据友谊商店招商部负责人介绍,达芬奇店铺总体量约4000平方米,超过商场总面积1/3。“达芬奇”有多个高端家具品牌的代理权,是顶级家具和装饰品经销商,包括阿玛尼、范思哲、芬迪等多个高端家居品牌将于近期集体亮相。
同时,友谊商店还希望一些国际知名的钟表、珠宝、化妆品、箱包等品牌加盟进来。引入高端家居品牌是友谊商店转型的起点,原有的珠宝玉石、工艺品专柜和底商部分的餐饮、眼镜等店铺将逐步调整,以匹配达芬奇的客群。
记者在走访中观察到,北京友谊商店的主体四层店面结构未作重大调整,底商和部分商铺正处在紧张的装修阶段。“达芬奇”的招牌已经亮相商店西侧的大门上,阿玛尼、芬迪等品牌家具的广告招牌也悬挂出来。
目前,主楼四层店铺仍以传统民族风情浓郁的商品为主,正常营业。现友谊商店主楼一层主营珍珠翡翠、箱包、精美瓷器等;二层主打羊绒制品、亚麻秀衣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三层仍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为主,景泰蓝、珠宝钻翠、真丝绣品等;四层为古典家具文化艺术厅。此布局和商品定位,迎合了友谊商店仍以旅游团队为主要消费者的经营模式。
行业专家指出,百货业要走出困境必须在经营模式上进行调整和升级换代,并提出百货与超级市场结合的“超百模式”。因为“超百”模式可以实现双赢,符合大型百货店的经营模式向综合性方向演变的趋势,还能增加商品品种,优化商品结构,更好地满足顾客购物需求,可实现“一站式购物”。目前,广州和大连友谊商店已经走上了连锁、一站式服务,贴近大众的模式。
此外,坚持走高端精品的路线,也是百货业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又一“法宝”。长沙友谊商店持续几十年定位高端的经营历史,强化和增加了友谊商店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省内外顾客乃至海内外游客心中都树立了根深蒂固的“贵族商店”的品牌形象。
目前,中国百货业走上了专业化与特色化道路,从粗放式扩张过渡到差异化和精细化阶段,现已基本实现向“专而精”的品牌经营转变,品牌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联营模式将依然是百货零售企业的主盈利模式,而业态细分趋势日益明显,有的向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有的向主题型、职能型发展。多元化、综合性百货店内生性增长显著,而主题型、专业型百货店连锁发展较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