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刚在天兰天尾货市场买的外单毛衣,质量还不错,才20块钱!”一位酷爱逛尾货市场的刘小姐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
2007年初,国内首家服装尾货市场天兰天尾货市场在京开业,在短短3个月内累计营业额近20亿元,日均客流达2.8万人次,如此不俗的业绩更让越来越多的投资商把目光投向尾货市场。如今,北京的专业尾货市场已有10余家,其有增无减的发展趋势,成为近两年来服装商业的新渠道。
然而,貌似巨大的市场商机后却潜藏着诸多问题。
鱼目混珠 接近饱和
虽然尾货市场自成立以来已造就了数百位亿万富翁,但不是所有的尾货市场的业绩都如此乐观,由于没有规范化的运作和专业性的管理,尾货市场所存在的弊病依然不容忽视。
“面对尾货市场遍地开花的现象,其‘含金率’却有减无增,一些小市场和路边店也开始打出尾货招牌,趁机低价促销商品,甚至打着尾货的旗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中国尾货市场策划人梁吉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鱼目混珠的行为不仅侵害消费者的权益,而且对于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潜藏着名誉扫地的隐患。
其次,尾货市场其实是市场交易模式的有益补充,但现在“遍地开花”的现象已然证明了尾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如果任由其随意发展,势必会冲击传统百货部门,甚至影响部分地区市场主流渠道的健康发展。”梁吉良表示。
此外,对于尾货市场,其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超低的价格,但令人失望的是,一些打着尾货旗号的市场价格并不低“我来这就是为了淘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可没想到价格有的却那么高,白跑这一趟了。”一位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
“其实这种价格高的现象是由于货源的缺乏,商品分配不均,这也是尾货市场当前整体运营的不规范性所导致的。”梁吉良强调说。
规范市场 迫在眉睫
伪货、饱和、价格高等诸多问题似乎已经敲响了行业“警钟”。
2009年7月1日,商务部开始执行国内贸易行业标准《尾货市场经营技术管理规范》,“但这只是推荐性的标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尾货市场的管理中,且诸多问题仍然存在。相关行业专家最近也在向有关部门申请建立一个尾货市场行业协会,其目的就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实施尾货市场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既然叫尾货市场,它就应该不同于一般服装市场、百货商场,它应该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梁吉良说。
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尾货市场应该进行规范化的运作和专业性的管理,不是谁都可以来经营和管理尾货市场的,它需要有管理的经验,需要有一定的资质条件,市场中的商户也不是谁都能够经营尾货的,商户应该了解什么是尾货,应该了解尾货的渠道,商户应和厂家、供货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市场的经营和运作尾货也需要一定的素质。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整个管理的模式不同于其他的商业形态,它有着特色的管理模式,还有它经营环境的要求,对于商标的要求,还有许多一般市场所没有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说尾货市场是一种组织形态的创新。
“当初我办尾货市场的目的就是要避开与其他市场的竞争点。由分散经营转为集中经营,将服装批发专业市场的特点向专业化过渡,从而形成新的概念商圈。这不仅容易让百姓接受,更有利于政府的管理。”梁吉良补充道。
据中国服装协会产业部有关专家表示,作为行业协会,并不提倡大规模兴建尾货市场。临时的甩货可以理解,然而大规模、密集的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抛售服装尾货,势必会给服装市场本来的秩序造成一定的冲击。其实,这些尾货服装卖价低对老百姓来说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它既便宜又实惠,对生产商来说也解决了库存积压。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对这一市场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不正当竞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