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新兴商业模式的涌现,老牌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近年来一直是业界探讨的热门话题。而新一轮的专业市场转型模式更多元、对手更强劲、方式更特殊、结果更难测……这需要我们从多个领域和角度弄清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真谛。
探讨转型之路
传统老牌专业市场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发展与保护、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实体与虚拟、产业与市场、商住与商贸”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增加了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于是,转型基本是围绕档次太低、规模太小而展开的。提升档次、扩大规模成为众多老牌专业市场奋斗的目标。但事实上,档次和规模只是老牌专业市场需要转型的表观现象,从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更深层次看,转型之路不仅是市场的档次问题,也不仅是市场的规模问题,而是老牌专业市场的竞争力问题。
寻找转型之魂
传统老牌专业市场的管理者眼中,眼睛能够看到、手能够触摸到的有形市场、摊位和商户是可以创造出财富,而看不见的虚拟网络和无形资产难以把握和量化。因此,转型主要是集中在市场的功能完善和物业管理上,“完善功能、增加服务”成为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口头禅。
殊不知,以前起主要作用的功能、服务正在被新型商业模式所取代。与此同时,由于一个老牌专业市场至少需要集成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开发商、投资者、运营商、代理商、经销商(消费者)、细分六个领域的核心元素,即城市、区域、商圈、市场、街路、店铺。如果老牌专业市场的转型还只是“就功能扩功能、就服务谈服务”的单一模式,显然很难适应“商家型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从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内涵看,转型之魂既不仅是单纯的功能问题,也不仅是服务问题,而是老牌专业市场的商业模式问题、系统整合问题。
产业链转型
在老牌专业市场形成初期,人们关注的只是专业市场的批发功能,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产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的本质区别。经过30年的市场发展和演变,产地型市场和集散型市场逐步有了功能性和运营性的差异。产地型专业市场大多集中在品牌孵化、专业批发领域;而集散型专业市场大多开展了区域代理、批零结合领域,形成了运营模式和定位方向上的区别。可见,专业市场的类型不同,产业的定位就不同,发展的模式也不同。
以往,很多老牌专业市场无论属于什么类型,都希望找到一个参照物,其转型的标杆大都是瞄准义乌,一时间,“义乌市场=专业市场”的模式逐步在全国蔓延,义乌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专业市场建设和转型的“法宝”。但从执行的情况看,很多“XX义乌城”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中国专业市场的“历史积累性、不可移动性和非标准性”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根本在于自身产业链的整合,其他市场的经验和做法只能借鉴而不能模仿,“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也许才是老牌专业市场转型的要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