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无穷的清河城,吸引着国内外有识之士的眼球。美国、意大利、英国、瑞士、韩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纷在这里投资兴业;国内人士来这里大显身手的更是接踵而至,北京、天津、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客商纷纷把发展的触角伸向这里,清河城里出现了“宁夏回民村”、“浙商居民区”等,来清河扎根创业的浙江、宁夏人就有500多名……
走“工业立县,特色兴县”之路,突出特色产业支撑——
羊绒产业看点多
国内外客商为什么纷纷投资清河城?当问及这一话题时,他们的回答几乎一致:这里有无与伦比的产业优势,在羊绒纺织特色城里兴业前景光明!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聚人、聚商、聚财,就没有生命力,更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清河县委、县政府针对本县的产业优势,把城市发展定位于“以羊绒纺织为特色的新兴工贸园林城市”。这一科学的定位,缘于优势的产业基础。
清河羊绒产业起步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历经多年发展,全县拥有梳绒机近2万台,年加工各类无毛绒2万多吨,其中山羊绒加工量达5000吨,占国内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经销集散地,有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的美誉。羊绒纺织原料的优势,成为了这里特色产业的第一大看点。
跨入新世纪后,清河县首期规划建成近8平方公里的羊绒科技园区,园区一流的设计和基础设施,使得142家规模企业在这里聚集,深加工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产业优势得到了升级。清河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等称号。羊绒科技园区的崛起,成为了清河特色产业的又一大看点。
清河羊绒享誉国内外后,县委、县政府并未放松这一产业的培育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县,特色兴县”之路,在向羊绒纺织特色园林城迈进中,不断强化特色产业的支撑。为了使更多的企业向县城聚集,他们对羊绒科技园区实施了二期西扩规划,并得到省委、省政府的批准,使园区由原来的7.8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园区的扩建不但使得本县企业进一步得到聚集,而且也引来了更多的域外企业入驻,同时原有的城区企业增投入、扩规模、上水平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清河的羊绒规模企业已达300余家,其中新上羊绒纺织生产线20条,总量达到55条,新上半精纺2.5万锭,总量达到5万锭,年纺羊绒纱能力达到了6000多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羊绒纺纱基地;新上电脑横机350台,总量达500台,加之原有的手摇横机,全县生产各类羊绒制品的能力达到了3600万件,使“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的名片更加靓丽。特色产业的跃升,成了吸引国内外客商眼球的最大亮点。
清河县羊绒产业优势的提升,与各级各部门领导的优质服务密不可分。县委、县政府提出“政务就是服务”,并把“扶好一个企业,厚待一个商户”,当作最好的招商手册。外地客商在这里兴业,不用担心招工,政府每年出资40万,由人劳局、职教中心常年培训织衫工、缝合工等;企业搞项目建设也省心,县里对重点项目,实行县领导分包负责制,一个项目一套服务班子,从立项、环评、征地到开工建设,全程跟踪服务……政府服务的周到和全县兴起的“亲商、重商”之风,对国内外的羊绒客商产生了巨大的磁力,使得签约项目一个接一个。今年上半年,域外羊绒客商独资、合资的企业就有7家落户清河,项目总投入达7.8亿元。
建设通向全国连接世界的“桥头堡”,使“工”、“贸”相辅相成——
市场繁荣一座城
清河城最吸引人的是相辅相成的“工贸”体系。凡是来清河城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城市一派繁荣。这里的街道上,天天车水马龙,商铺里人头攒动,车流里有物流货车、旅游大巴、自驾购物轿车,这大车小辆走出清河时,多是运载的羊绒、羊绒制品。就连满载游客的车辆里,人们也要买回几件羊绒衫、裤、裙……这繁荣的景象,就缘于一个大市场。
清河县在建设以羊绒纺织为特色的新兴工贸园林城市中,以大手笔做大文章,吸引浙商加盟,以10亿元的投入建起了占地千亩的国内独一无二的羊绒制品市场,市场整体由“生产加工区、服务交易区、产品展示区、物流快运区”四部分组成。它北临“青银高速公路出口”,东临京九铁路清河城站,市场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以及环境优势,吸引了本县和域外客商潮水般涌向这里。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重庆、内蒙古、浙江、新疆、辽宁、河北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入驻市场,其中入驻的生产加工企业65家,经销商户255家。在国内十大知名品牌中,已有鄂尔多斯、鹿王、珍贝、恒源祥、兆君、皮皮狗等七家入驻。市场自去年9月开始运营,时间不长就被评为“中国最具商业影响力专业市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示范单位”。
市场的启动运营,成为了辐射周边、连接世界的商贸通道。市场运营中,县里创造性地开辟了“清河一日游”的旅游购物活动,与山东的济南、德州,河北的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河南的安阳等10多家旅行社建立联系,吸引了周边地区的广大游客。游客们来这里瞻仰张姓始祖挥公大殿、武大郎墓、游览碧波荡漾的清凉江生态园,到市场购买心仪的羊绒制品。“游”得快乐,买得舒心。自“清河一日游”开启后,来这里的日游客量达2000多人。一年来,市场仅旅游购物的零售额就达2亿多元。他们还把市场搬到“网”上。市场组建起了电子商场中心,并开通了基于B2C模式的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网,把市场内的250多家商户全部“搬”到了网上,缩短了清河羊绒制品市场与购物者的距离,世界各地的批发商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批发、购买市场的各类羊绒制品。
入驻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的企业和商户的生意都很红火。究其“红火”的原因有许多:一是坐落在很有名气的羊绒纺织特色城;二是这里的品牌聚集效应;三是市场实行的“专业化生产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制品物美价廉;但关键在于市场有个“新产品研发中心”。市场管委会组建的这个“中心”,从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招聘了4名专业人才,专门从事羊绒制品研发,向入驻企业提供设计、打样、检测以及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把时尚潮流的新款羊绒制品推向市场。比如入驻市场的新疆一客户,企业没有工艺设计员,生产的羊绒制品款式总是跟在别人屁股后边跑,销售很不景气;研发中心为他解决这一难题后,他的羊绒制品“卖点”节节上升,今年前8个月已销售6万多件,与上年同比提高了35%;他逢人就说:“在清河经商,我享受的是亲人的待遇,一流的服务。”
产品销售上去了,带动企业的生产。企业生产的繁忙,又带动了全县近2万名梳绒机的常转不停。今年虽面临金融危机,清河羊绒产业与上年相比却是稳中有升。
把壮大特色产业与市政建设融为一盘棋,使之相映成辉——
“宜业宜居”铸灵魂
宜业宜居,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更是吸引客商聚集清河城的磁力。
清河县在建设“以羊绒纺织为特色的新兴工贸园林城市”中,一手抓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手抓市政建设,着力打造城市宜居的优美环境,使整个城市呈现出生态良好、文化浓郁、特色鲜明、魅力四射的蓬勃态势。
清河县着眼宜居的城市建设,首先突出了一个“拆”字。为了给县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功能的最大化创造条件,他们在“拆”中“以空间换财富,以空间换速度,以空间换资源,以空间换生态”,对影响城市环境的违章建筑、不雅建筑进行了彻底拆迁,共拆迁和改造区域8个,拆除面积达40万平方米,拆出了环境,拆出了生态,拆出了形象。其次是拆建并举,实施开放建城。他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和创造的优越的发展环境,吸引各类资本,凝聚各方力量,以加快城市建设速度,该县以一流的服务引来南京、杭州、青岛、乐清、桐乡等地20余家开发商参与清河城的开发和建设,开发建设了“国富奥城”、“大成花园”、“东方雅居”、“红都花园”、“现代庄园”等15处现代化高标准居住小区,小区内建有公园、健身走廊,有的还建有游泳池等,为来清河创业的外地客商和向县城集中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居住环境。三是增加投入,大幅度提升城市绿化量。在建成4个总面积达近3000亩的生态园的基础上,又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开始了以12位清河历史名人命名12个街心公园的建设,投资230万元实施了县城西、北入口绿化带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了城区500万株花草木美化、10万株乔木进城增绿工程,不仅增加了道路绿化的宽度厚度,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整个县城完成绿化量达88.9万平方米,实现了举步见绿,500米见园的景观。人们在清河城穿行每条街道,能感受“一街一景”的美妙,步入湖光倒影生态园,又有“移步换景”的享受。第四是着力实现县城的碧水蓝天。在全城实现统一供热、去除城区黑烟的基础上,该县又下大力实现了三渠还清工程。清河除“一江一河”外,还有三大渠,即穿县城两翼而过的丰收渠和清临渠以及城东的民兴渠。为了三渠还清,他们先后关停了向河渠排放污水的23家洗绒毛企业,投资4000万元的第一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营后,又开始了总投资5721万元,日处理规模达2万吨的羊绒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前新污水处理厂的管网铺设已达39公里。同时投资1500万元的城区东部、西部污水系统改造工程,也将在近日竣工……
清河城的面貌发生着巨变。“碧水映蓝天,绿影拂翠楼”,已成为这座新兴城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