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美国人患有“中国制造”忧惧症,因为他们希望能够把美钞留在自己的国度,而非远渡重洋贡献到中国人的口袋里。然而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产品所付出的金钱,其实大部分都是由美国企业接收,而非中国。
《纽约时报》记者Catherine Rampell根据旧金山联邦准备银行所发布的这项研究报告指出,消费者购买中国制造商品时,每付出1美元,中国从中取得45美分,是为原装进口的成本。
而其余的55美分则分布在产品于美国的配销过程,譬如产品运输、贩卖该产品的店铺租金、店员薪资、产品营销费用、零售业者销售产品后配予股东的股息等等。
再者,美国商家于配销过程中所得到的收益,中国制造的零售商品高于来自其它国家。在总体进口货品的零售价格中,美国企业与职工只得到其中的36%或1美元中的36美分,低于中国制造商品的55美分。
造成如此差异很大一部份原因在于美国从中国与其它国家中所进口的商品类型。
研究报告的作者Galina Hale和Bart Hobijn表示,“美国从中国制造中获利比其余国家产品还高,是因为比之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电子产品和服饰拥有较高的零售与批发利润。”
必须铭记在心的是,美国消费支出可以透过其它方式挹注到中国。亦即,许多美国制造的商品使用进口货物当作投入,这些不直接对消费者销售的产品加工物进口货品,称为"半成品",也就是"制成品'的对照。
这份研究报告也探究美国总体个人消费支出各占据进口制成品(消费性产品)与半成品(零件、加工物)多少比例。
作者发现美国消费者支出大约有13.9%花在涵括制成品与半成品在内的进口货品上。若单论中国进口货品,同样包括制成品与半成品,则只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