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温州动车追尾,我们都很悲痛。但是丝绸行业的销售价格和原料成本价格老早就追尾了。”近日,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接受采访时向本报记者感叹。
“下游没有订单,上游成本推高。”这样的困局对于大多数浙江丝绸企业来说,已经见怪不怪。杭州市丝绸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说,全球丝绸原料的80%来自中国,浙江的丝绸出口量虽占全国第一,但这并不代表浙江的丝绸企业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2008年最低谷时,生丝的价格是每吨14万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最高时涨到43万元每吨。”杭州市丝绸行业协会为记者提供了近5年的生丝价格数据,涨幅最大时达到3倍多。
“相比较,今年形势是最差的,成本价与销售价几乎倒挂。”这样的价格“追尾”困局,浙江的丝绸行业又该如何破解?
困局
从茧商到丝商,都为价格担惊受怕
湖州,历来盛产丝绸和湖笔。屹立在湖州市中心桥头的几头骆驼雕像依然翘首向西。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原本是家家户户闻机杼声,如今仍处于正常运转的丝绸厂却已屈指可数。
“两年前大约有36家丝绸厂,去年剩下21家,到了今年只有11家企业,其中真正能正常运转的只有3-4家吧。”凌兰芳流露出些许惋惜。他告诉记者,这些丝绸厂都没有自己的品牌,给别人做代加工,今年价格形势不好,只要不亏本就赶紧出手了。
“即使现在的生丝价格已经下来了,但绸厂没有订单,形势仍然不好。”淳安茧丝绸公司是一家专销蚕茧的企业,总经理许先生向记者透露,下游企业正遇到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生丝价格从年初的41万元,到现在的35万元每吨,去年年底则是20几万元一吨,价格起伏非常大。老外看到这么跌宕起伏的价格走势,无法预测接下来的价格,不太敢跟中国人下单。”他说,“另一方面,7月份到9月份又是欧美国家的暑假,订单越发少了。”
许先生透露,按照春茧价格2600元左右一担计算,制造1吨丝,蚕茧成本大约需要36万元。如按目前的生丝收购价格,一家丝绸企业每制造一吨丝,就要亏本3万至4万元。
“虽然夏茧价格下跌了,便宜1000元一担,但浙江大部分丝绸企业用的都是春茧,下半年处于亏本状态的丝绸企业将不在少数。”
“蚕茧价格上涨是因为养蚕的人少了,茧农的人工成本高,一旦蚕茧跌价,受伤的就是茧农。”他表示,从茧商到丝商,无论谁都是担惊受怕的。
今年丝绸行业是“水深火热”、“大浪淘沙”
“A类(较好的生丝品种)的白厂丝,前段时间涨到了40多万元一吨,最近是35万元一吨。如今的鲜茧价格是每担2500元,根据库存的蚕茧,缫丝企业至少卖到39万元一吨才能保本。”杭州市经委纺织处的负责人说,今年的丝绸行业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蚕茧公司目前是微亏状态,而杭州的20来家缫丝企业则是几乎全面亏损。”根据工商统计,杭州目前有200多家规模以上的丝绸企业。可要问谁的日子过得滋润,记者采访的大多数企业都表示摇头。
“小企业融资难,产业链短,对抗高成本的能力较弱,很多中小企业就以倒闭和停产为代价。”记者采访了杭州三墩和余杭两家1000万元生产规模的丝绸厂,这两家工厂目前有一半的机器处于停工状态,“来多少单子就开工多少”。记者发现,这些企业的生产方式很被动,对市场预期不太敏感。
“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大起大落的成本价格给彻底套牢。”不过,杭州市经委纺织处的负责人认为,在这样一波又一波的巨浪中,也有企业能够“大浪淘沙”,倒逼其寻找新的路子。
谋变
建丝绸体验馆,做丝绸交易市场
“如何把不挣钱的行业做成挣钱的?”凌兰芳说,除了思考丝绸的技术革新外,如何把品牌推向市场,一直是他苦苦探索的。
记者发现,丝绸产品的范围已远不止是几十元的丝巾、几百元的真丝睡衣,在杭州大厦等商场,动辄上万的真丝床品和礼服并不鲜见。
一些丝绸企业正通过高端的丝绸产品实现利润增长,“比如我们的欢纱家纺,一套真丝床品价格不下2万元,但消费者认为物有所值。现在的高端丝绸产品销售额每年翻倍,制造业利润薄,就从品牌附加值寻找空间。”凌兰芳说,如何将一只两元钱的“烧饼”做成一只200元的“蛋糕”,创意和技术是关键。
在湖州市的太湖路上,凌兰芳正在布局一个丝绸体验馆。“企业要有突破,必须告别低端丝绸、贴牌丝绸、过剩丝绸。所以我们正在把丝绸产品变成一种服务。”在他的计划中,这个面积将超过3000平方米的体验馆,由设计师把丝绸产品搭配在各个风格的居室中,布置效果消费者一目了然,由此窗帘、床品、桌旗等等,可以在场景中做出购买选择,“购买的高端床品,我们还会提供免费清洗的服务。”
丝绸之路是湖州地区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于中小丝绸企业面临的融资难,成本高等困境,作为过来人的凌兰芳早就深有体会。“建立一个大型的丝绸交易市场,这是我思考多年的。”凌兰芳表示,该交易市场将具备产品展示、质量检测、物流集散、生产服务和融资服务等功能。“为了让中小绸厂有更多的周转资金,只要有产品放进展示中心,即使没有卖出去,也先支付企业40%的货款。”
他透露,这一交易中心目前正在认证过程中。
在厂区做工业旅游,让老外为设计埋单
和凌兰芳有着同样心情的达利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平,是又一位寻求突破传统的创新者。
一个月前,“丝绸世界主题公园”在他的厂区中诞生,定位为“文化园林+博览馆+工厂旅游+生态农业+休闲购物”的全新模式。
“这个旅游项目目前是免门票的,但光是人们在厂区中消费的丝绸产品,每天就有5万至10万元的收入。”林平说,建立这个丝绸工业旅游园区的灵感来自于德国发达的工业旅游。“丝绸是浙江的特色,来浙江就该体验下丝绸工业的深厚文化。”
在林平看来,一切和丝绸有关的产品都具备附加值,“比如工业旅游园区中的小吃桑叶鸡,你是不是会去尝一尝?”
为了在丝绸的世界贸易中,掌握话语权,林平在丝绸产品的开发上下足了功夫,“不能停留在做老外的OEM(来料加工),而要做ODM(设计加工)。”林平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的订单都是老外向企业的设计埋单,“这样价格优势才能掌握在我们手上”。
林平的企业拥有200多人的设计团队。创立初期,他从意大利请了一位著名设计师为这个团队指导三年,直到团队成熟。此外,他还在美国的洛杉矶等地建立了设计站。“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就在国际时尚城市设办公室,在当地招设计师,这样通过网络就可以将设计作品发到中国,再由中国的工厂生产。”
林平说,要将中国的丝绸走向国际,就要有全球化的思维。(中国服装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