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中的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加出口竞争力,目前国内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分散染料,这些染料主要用于醋酯、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纤维的染色过程中。然而,部分过敏体质的人群在穿着这类使用了致敏染料的服装后,会导致皮肤过敏现象的产生。因此,世界各国已将纺织品中致敏染料的使用以指令的方式加以限制,出口服装必须要注意致敏染料的含量问题。
现阶段,国际知名生态安全规范“Oeko-Tex100”规定了在纺织服装中禁用21种致敏染料,而欧洲的Eco-label(生态标签)规范则规定,当染色纺织品的耐汗渍色牢度(酸性和碱性)低于4级时,19种致敏染料不得在纺织服装中使用。在中国纺织服装致敏染料检测领域,我国国标GB/T18885《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中规定了20种被限定使用的致敏染料的限量值为0.006%,与Oeko-Tex100中的限量规定相一致。
根据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宁波地区的出口纺织服装共计2.2万批次,合6.22亿美元,出口市场依然较为集中,其中欧盟、美国、日本三大市场总出口批次及金额均超过60%,而以上三个国家对进口的纺织服装的产品质量要求则非常高。目前,世界上一些知名品牌和买家已经要求加工和生产其产品的企业不得在纺织服装中使用致敏染料。而就在2010年内,国内一服装企业出口至欧盟国家的服装中,就因其印花针织面料的致敏染料含量大于收货方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鉴于此,检验检疫部门建议:第一,针对致敏染料在纺织品上的限量要求,印染及助剂行业应采用紧密真诚合作,尽量在源头上限制住致敏染料的使用;第二,印染厂家必须有目的地选择无害染色剂,从前处理到后整理的助剂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助剂的检测工作,同时与助剂厂签定承诺书实现放心使用不含致敏染料的染色助剂;第三,作为对出口产品的最后把关,检验检疫相关部门也应对出口纺织服装产品进行切实有效的抽样检测工作,以防因致敏染料的含量问题对“中国制造”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