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查尔斯·狄更斯这句对19世纪英国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当下中国社会的诸多切面。对于品牌企业来说,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因为企业在当下可以自由驰骋商场,技高一筹者顺理成章地成为行业翘楚,尽情享用市场经济的物质成果;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是因为高速发达的社会信息网络可以无限放大企业身上的任何一个小瑕疵,顷刻之间让品牌大厦轰然倒塌。
所以,对于品牌企业来说,要时刻提醒自己,危险就像是成功的影子,片刻不离左右。尤其是在目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里,跑在“高速”上的品牌企业们,任何一个路上冒出来的小石子都可能成为绊倒他们的“夺命凶器”。
这几年来,曾出不穷的危机事件就已覆盖了诸多行业,电子电器到食品加工,再到汽车制造、日用化工等等行业都有大企业、知名品牌被“拉下马”。作为服装行业,也有很多知名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企业危机的强力引爆年,2009年是企业危机爆发的升级年,2010年是危机事件的高发年,还有已经过半的2011年,企业危机事件不但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从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危机事件”开始,到2009年的“强生含毒门”,再到2010年的“丰田召回门”、“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今年的“双汇瘦肉精”、“达芬奇造假”、“味千拉面骨汤勾兑”,可以清晰地看到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快,涉及到的企业数量和层次也不断上升,行业领导品牌、跨国企业都纷纷陷入危机的泥沼。
面对每天都在上演的“危机门”,企业和品牌不可能不担心——下一个会不会是我?
没有人喜欢危机,但危机的到来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西方谚语说得好——危机就如死亡与税收,是企业、组织、政府甚至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特别是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的扩散力更加剧了企业危机的速度和规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处理好所遭遇的危机,就非常有可能如被推到的“多米诺骨牌”一样,灾难在与该企业相关的各个领域迅速出现连锁反应,垮得一发不可收拾,对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甚至危及生存。在各种媒体的围追堵截中,企业是弱势的一方。尤其是服装企业,相比较那些“财大气粗”、“历史悠久”的企业,服装企业渡过关口更是难上加难。
侥幸心理是没有用的,另外,“鸵鸟政策”、推卸责任以及隐瞒事实也是不可取的。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换言之,该来的总归要来,作为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危机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预防,发现生产、管理、执行等各项工作中的纰漏,然后去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不会成为下一个被危机击中的“倒霉蛋”。
品牌企业,你伤得起吗
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于其中的“涉案主角”品牌企业来说,所受到的冲击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不仅有企业信誉、品牌美誉上的损失,更有物质利益上的“大失血”,甚至会让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提前寿终正寝。
2008年轰动一时的“三聚氰胺奶粉”,其事件的主角三鹿集团,品牌陨落,公司破产,企业负责人身陷囹圄,一个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企业就这样支离破碎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仅是国内品牌,就连国际知名品牌、跨国公司也无法不受危机事件的影响。数据显示,在距“召回门”发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丰田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量就呈直线下降,在美国的销售也如同乘坐了降落伞般飞速下滑。即便丰田掌门人丰田章男向消费者鞠躬致歉,但想要挽回丰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容易。而另一方面,在危机发生后,丰田的直接竞争对手们因分食了原本属于丰田的蛋糕,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
作为上市公司,危机事件对其影响的表现则更为具象。2010年7月末,“有关‘七匹狼服装有毒’的网络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后,七匹狼的股票市值随即下跌了2%。”七匹狼方面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透露。
2011年4月28日,在“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仅一个多月后,双汇发展微跌0.21%报收于57.85元,与“瘦肉精”事件爆发前相比其市值已经蒸发了逾180亿。
在今年7月23日味千拉面爆出“骨汤门”后,其股价一路下挫,暴跌40%,且一度曾单日下跌达10%以上,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潘慰持有的股票市值缩水27.5亿港元,昔日曾以45亿港元的个人财富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首富黯然神伤。并且,国际投行们也纷纷调低味千目标价位,其中法国巴黎银行将味千(中国)目标价由19.00港元下调至13.30港元。美银美林将味千从“买入”调至“跑输大市”,目标价从16港元下调至8港元。高盛也调低目标价,削减幅度达四成,目标价由18.2港元降至11港元。而更让企业“伤不起”的是,“骨汤门”后,其店铺门庭冷却,别家都是客满排队,自家却鲜有顾客光顾。
虽然,中国服装加盟网称味千股价跌幅收窄,有好转迹象,但霸王却没有这么幸运,自从2010年7月霸王旗下产品被爆出含有致癌物质的二恶烷后,危机的狂潮随之掀起,霸王股价一天之内暴跌14%。但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一年时间里,其市值缩水140亿港元,有分析认为,“二恶烷风波”的影响范围甚广,消费者对品牌的疑虑还没有完全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