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曾写过:“每个人都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作世界的极限。”由此可见,一个人视野越广,他对日常经验把握就越深刻越精准,一个企业同样如此。
大商集团将经营理念定位为“无限”,当作透“东北店网”已接近目标,拓展“华北店网”的脚步也已迈出,并开始挺进中原,准备“渡江”时,其“创建享誉世界的大公司的伟大理想”看起来已不遥远。
2011年4月21日,大商集团鞍山新玛特总店正式开业,作为大商新玛特品牌的“第二代样本式标杆”,这个店从经营面积、硬件设施,到商品种类、顾客服务及国际品牌数量上均创下鞍山百货商场新纪录。
城市在哪里,大商就跟到哪,在二三线城市通过所建立不同样本,形成网状结构,快速渗入城市生活。
规模效应,势头难挡
记者:大商目前拥有多少家大型店铺?似乎这个数字每月都在更新,这些店在布点上有什么特点?
张尧志:大商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2010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第86位。目前集团拥有大型店铺170余家,其中百货店百余家,还有70多家超市和家电专业店。就布局特点来看,大部分还是在东北。一开始就叫“雄起东北”,东北店网,奠定了我们集团的发展,是资金的积累和利润的保证。
记者:对于大商的“店网”价值,很多时尚品牌都深有体会,做东北区域,抓住大商就是抓住市场。
张尧志:东北的确如此,但这几年我们也开始在山东、河南开辟市场。河南发展非常迅速,现已达到27家店铺。
记者:对大商的河南拓展,去年我们做过报道,郑州新玛特总店创了开店速度、单日销售过亿等很多记录。
张尧志:董事局牛钢主席对于河南市场契机的把握,现在来看对整个集团挺进中原的战略起到了关键作用。集团对郑州的期待不仅仅是销售额与利润指标,更是一种方向和突破。
看到今天郑州新玛特总店,以及大商各商业品牌在河南布店的成就,郑州新玛特金博大店功不可没。2006年通过拍卖会竞标,我们集团以4.21亿元的天价,将素有“郑州本土商业旗帜”的“金博大城”三年租赁经营权拍下,当时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高的租金拍下一个店。大商在乎的不是一店得失,而是一个契机。虽然最初几年这个店一直没有盈利,但我们通过这个店进入河南以后,陆续开了超过27家店,而且大部分都在盈利。这就是战略眼光,用一种别人不敢想的方式进入,迅速打开市场。
今年我们决定让百货品牌进入一线市场,实现从中小城市向大都市扩展的目标,这也是大商的战略决策。目前我们百货品牌在二三线城市是成功的,建立了不同的样本,这些经验,为大商进入一线市场提供了准备。进入北京、上海以后,将带动更多国际品牌与大商集团的合作。
大商极力在二三线市场推行新样本,不仅利于现有市场发展,更为直面京、沪等一线城市做铺垫。
后进者未必无利
记者:善挖小城市潜力,是大商此前留给业内的印象。就今天时尚市场而言,二三线市场的潜力依然很大,刚才您提到今年大商的目标在一线大都市。那在鞍山开这样“第二代样本式”新玛特,该怎样理解?
张尧志:GUCCI、CHANEL、PRADA、CK这些国际一线品牌的箱包产品在鞍山新玛特总店以集成店的形式已经进驻。这个店就是你说的新玛特第二代样本,向一线城市发展,并不是说二三线不做了,而是二三线要做新样本式百货店。时尚市场近年的变化,决定了这种样本的出现。
按照当时鞍山人的消费理念,以及国际品牌的渠道策略,五年前,这样的店我们想做也做不了。这样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市场;二:这些品牌刚好在中国有营销策略的改变。最近包括LV在内很多国际一线品牌都考察过鞍山,而我们刚好抓住了最好的时机。
记者:以鞍山新玛特总店为代表,这些年来,大商对于加速二三线市场商业格局及业态蜕变,以及激发中小城市消费潜力功不可没。但对于大商来讲,在这个时候进驻一线市场,您觉得是否有难度?
张尧志:虽然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的商圈和百货业都很成熟。但就个体情况来看,许多百货店由于时间等原因,在业态及功能上都有些许不足,不是品牌布局不合适,就是辅助功能跟不上当今的消费需求。所以说并不是成熟的就是完美的,新来者就没有机会。我们将用一种全业态的模式进入这个市场,肯定是没有对手的。我们只要把鞍山新玛特总店这种业态功能进行放大,在北京、上海拓展,绝对可以打开市场。目前在一线都市里,很多商场都缺少超大停车场、五星级酒店、高档超市等全业态的布局。
记者:但去年北京是不是开始限制在三环以内建大型商场?如果大商进入成熟的商圈实现这种全业态可行吗?
张尧志:也不是这样,并不是不鼓励建设,而是要有规划进行。现在政府也在鼓励用这种全业态来满足都市消费需求,但地是比较难拿,不过在北京三环以内我们找个好地方还是可能的,上海同样有机会。目前我们上海两家店都还不错,但是功能不够完善。我们想将功能再进行扩大、体量再放大,品牌组合、功能组合、服务组合更完备,拿到北京、上海以代表新的商业力量。
大商有足够的市场经验,并有机会克服大都市现有的百货店弱点。后进可以看透别人的不足,加之自己的经验,组成一个全新的百货形式。大商董事局主席牛钢非常注重业态创新,“新玛特”正是他充分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百货业发展变化而首创的商业模式。我们近几年不断在摸索中使这种模式更加成熟完善,相信集团在京、沪这样的大都市也能把店做好。
记者:集团一直强调的全业态百货,这与SHOPPINGMALL有什么区别呢?
张尧志:我们国内现有的SHOPPINGMALL应该是叫MALL百货。以“MALL”为主,带领百货业态。大商在做的是百货MALL,以百货业为主的,带领“MALL”。现在看,这种业态更适合国情。
记者:通过大商在所有城市的验证,百货MALL更适合中国的发展?
张尧志:应该说是特别适合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也适合中国新兴时尚品牌的发展需求。
渠道商收购品牌企业是必然趋势
记者:在“品牌向上,渠道向下”的形式下,大商打造全业态的百货MALL,可以说满足了时尚品牌提升形象下沉渠道的需求。这也是时尚市场重新布局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大商集团会提供什么样的支持给品牌?
张尧志:渠道下沉的趋势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我们的二代样本百货店,由于注重全业态发展,特别注重给品牌足够大的面积空间来展示形象,这样对时尚品牌企业来说非常有利。
记者:优衣库在中国提出做“万店”的口号,国际时尚品牌的渠道下沉,对以二三线市场为主导的中国本土时尚品牌发展是否会有很大影响?
张尧志:我觉得不会,只能说更开阔了国内品牌的视野。用国际时尚品牌撑门面,真正带来实际销售意义的还是国内这些时尚服装品牌。虽然国际知名品牌是百货争夺的资源,但让更多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往往是民族品牌。比如白领、卓雅、萨巴蒂尼、哥弟等,这些都是老百姓消费最多的品牌。以前玖姿并不特别显眼,但现在每年能达到60亿的销售额。
实际来看,在国内市场,中国时尚品牌的销售情况远远好于洋品牌。而且国内时尚品牌的定位、设计理念都盯住了国际市场,在现在的流通和资讯条件下,国内时尚企业也能迅速把流行面料、新趋势凝聚起来,在产品上并不输于国际品牌。像我夫人,最常穿白领,它更适合我国中年女性的品位与身材。随着这些品牌推广意识的增强,老百姓对国内品牌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代表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加之国际品牌给予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会促进中国时尚品牌更快提升。
记者:大商开了一百多家百货店,与中国的服装企业打交道也是最多的。在您看来,中国时尚品牌怎样才能获得商家青睐?
张尧志:应该建立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风格,有文化的品牌才紧紧地锁住自己的消费群体。作为商家,顾客喜欢的,就是我们喜欢的。现在来看,国内的时尚品牌比起国际品牌来说,更了解自己的市场,但资金、管理以及运营模式上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不解决,发展就会有障碍。
记者:如果一部分企业解决了这些问题,您觉得我国时尚消费市场会是怎样?在其中,大商又会怎么样?
张尧志:中国的时尚品牌企业,包括百货企业还都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并没有达到资本运作后的规模效应,所以当前的市场看起来很分散,企业也大多是平行式发展。只有哪个企业实现一年100亿元的利润,中国时尚企业才会向上或向下伸展。比如说百货业到了饱和的阶段,资金流自然会向上游发展,收购生产企业,品牌企业将渠道做到极致,也会收购渠道商,这样才进入真正的资本运营阶段。现在行业里不光没有那么大的资金流,主要是平行市场还没有饱和。
大商集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我们曾尝试过自有服饰类品牌,但并不成功。现在看,做自有品牌,不如收购市场业绩好的品牌。渠道商向上游发展收购品牌企业是必然趋势,品牌也会获得大的发展空间。但不是谁做得早谁就成功,要看时机。我觉得至少五年,五年后大商的年利润将达到50亿元,而它的店网也趋于饱和,减缓开店速度,就会做这件事。近期我看到了一个美国品牌非常好,我们也在谈总代理的合作,再远一点来说,请设计师来合作,近而收购,都是可能的操作。
我们一直在思考,“大商”未来会向哪里发展?市场开店饱和后怎么办?向上是个方向,届时最有实力的渠道商与品牌商通过资本的运作,会改变市场格局。
企业背景:
大商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百货商业集团,旗下大型店铺分布在大半个中国,总建筑面积超500万平方米,2010年大商集团销售突破861亿元,再创中国百货商业新记录。大商集团现已成长为全国百货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多家媒体和分析报告称为“中国零售业最具发展实力的无敌军团”。2011年,为努力实现创建享誉世界大公司的伟大理想,大商集团已经向“千亿大公司的目标迈进”。(中国服装加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