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美金堆砌而成的帝国,有时候确实是听不得一点负面评价,于是时装评论和品牌就像一对欢喜冤家。
“难看死了”
毒舌,或曰不留口德,算不算是时装业内自掘坟墓的举动呢?互相纠缠的利益链,使得正常的“文艺批评”几乎被摒弃在这座奢华皇宫的门外。而门外的众声喧哗不是“炫富”就是“暴利”,属于社会矛盾的范畴,却总是少了几个声音高喊——难看死了。当然,正常的“文艺批评”也不会动用“难看死了”这般粗俗的词汇,美之所存,丑治所耐,总是能清清楚楚地讲圆满。时装评论恐怕是这个浮华世界中最被低估的一链,却仍旧是推动时装发展的利器,并且维护着符合时代精神的审美秩序。符号学家罗拉巴特曾一针见血地指称“媒体是制造流行的机器”,甚至“没有话语,就没有完整的流行,没有根本意义的流行”。
然后罗兰巴特在说那番话的时候,时尚品牌远没有今天的影响力。数十亿美金堆砌而成的帝国,有时候确实是听不得一点负面评价,于是时装评论和品牌就像一对欢喜冤家。2009年,著名包袋博客Bag Snob在推特上不客气地评论DKNY一款Eldridge包包,指称其“看起来像个海洋生物”。这条推特被DKNY的公关看到了,遂留言“你就从没拍过一张糟糕的照片吗”?从此两边就勾搭上了,往来间获知,原来Bag Snob的博主之一Tina Craig从高中起就是Donna Karan的粉丝,爱之深,责之切,才如此毒舌攻击。DKNY根本没有闲着,迅速安排了Bag Snob对Donna Karan本人的采访,最终的成文充满了溢美之词。去年冬天的一篇博客中,Bag Snob以这样的句子开场:“如果这世界存有完美女性的话,她的名字一定是Donna Karan。”完美的宾主关系在今年继续升级,Bag Snob与DKNY联名推出了包袋系列,时装评论骤然变身设计师。
这叫什么?招安!Bag Snob原本小宇宙强大的主观评论,有种让人顿时热血起来的草莽气,迅速在品牌面前轰然倒塌。原本让人看得有滋有味的“What not must buy”板块,也没有维持下去。要知道当初他们评价一款Robert Cavalli的Fringed Clutch为“一想到它被抓在手上的感觉,便觉得痒起来了”,却未料到在Net-A-Porter网站上被卖空。其实,人之蜜糖,我之砒霜。批评未必全是负面作用,客观的评价往往是传播最重要的品质。当然,Bag Snob并未全然停止嬉笑怒骂的热血精神,只不过有时候投降的太没尊严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像DKNY一样有肚量有手段。三年前,《纽约时报》的时装名记Cathy Horyn便曾被Giorgio Armani拒之门外,把她剔除出受邀名单。延续了十几年的宾主关系戛然而止,舆论一片哗然。事件的起因是向来以口无遮拦著称的Cathy女士在自己的博客里对Armani的秀除了“正常的文艺批评”外,还多说了两句废话——开销了一下Armani的朋友和侄子。Armani立刻收敛起了慈眉善目,直接写信给她的领导,投诉Cathy对其亲友不敬。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被阻拦在秀场之外,先前也曾被Helmut Lang和Dolce&Gabbana拒之门外。事发后,她在自己的博客上写,“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反对意见”,表示捍卫自己“胡说八道”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