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鹿港科技工人正在作业 (李娴/摄)
在张家港,如果你听说,有企业90%的产品都实行产品定制、每天都要解决新的技术难题;如果你听说,有企业主动放弃全产业链的技术优势、转而向定制整体解决方案的艰难转型;如果你还听说,一家纺织企业能做到高端客户一对一的新产品研发时,你大可不必惊讶。因为在张家港,这类企业并不在少数,而他们的生产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非标准定制”。
“非标准定制”,不同于流水线生产,首先生产企业要有较强的研发和资金实力,其次,要能根据不同客户的定制需求进行小批量、高精度生产。这就使得“非标产品”的附加值也更高。
正是“非标准定制”给张家港的上市公司打上了浓浓的特色烙印。虽然和其他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一样,张家港的企业也会遭遇人员流动的成长烦恼,也会面临在订单和产能间平衡取舍的资金难题,但它们正在抓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破题求解,在或传统或新兴的领域努力探索一条条崭新的发展路径。
鹿港科技:
一对一研发留住核心客户
鹿港科技是一家主营针织毛纱的纺织企业。董秘邹国栋告诉记者,针织毛纱产品的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传统纺企往往设备单一,研发速度跟不上潮流,因此在市场转化时非常被动,而鹿港科技的应对办法就是“非标准定制”和建立超前的研发机制。
鹿港科技的“非标准定制”是针对客户的高端面料需求、以一对一的研发模式进行的。在这种模式下,技术开发部被细分为精纺研发、半精纺研发、粗纺研发和花式研发4个部门,呢绒产品则由呢绒技术科专攻。
邹国栋告诉记者,公司从2002年开始尝试接单高端定制产品,2006~2007年,“一对一定制”成为了公司的常规生产品种,公司的议价能力和产品附加值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向记者介绍说,传统流水线生产的毛纱毛利率只有10%~12%,但定制产品的毛利率却是前者的2~3倍,“去年一家大型成衣企业的定制高端面料,由于工艺极其复杂,产品毛利率突破了50%。”
“在毛纱行业,能做到高端面料‘一对一’接单生产的极少,但这恰恰是企业留住核心客户的竞争力”,邹国栋称,不仅能定制产品,鹿港科技还与国际运营商建立了流行趋势的超前研发机制,研制新面料供客户选择。
“纺织行业对流行趋势的前瞻判断非常重要,能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也决定了公司是否具备竞争优势。”邹国栋介绍说,包括ZARA、Hugo Boss和Ralph Lauren等在内的客户正因为看中了鹿港的技术优势,和公司建立了常年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
海陆重工:
“非标产品”成就行业地位
海陆重工成名于干熄焦余热锅炉,真正成就其行业地位的也是“非标定制”余热锅炉。或许很少有人知道,海陆重工曾是一家以生产传统锅炉为主、一度面临亏损的公司,但在国家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政策的初期,它找到了余热锅炉的发展契机。
能根据不同行业的余热条件和工况,进行余热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研制生产,这是海陆重工依托资本市场、加速发展起来的核心优势。董秘张郭一介绍说,“非标”余热锅炉和压力容器的特点,是材质根据不同的生产用途而定,产品往往体积大、工艺复杂,同时生产风险高,是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制造技术,“我们为神华宁煤公司煤制烯烃项目生产的C3分离塔,单台重量在2000吨以上,高度超过了100米。”
设计工艺处副处长张栾告诉记者,因为在余热锅炉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优势,公司的客户群也非常稳定,“未来我们95%的产能都将生产‘非标产品’,因为相对常规产品来说,定制产品的竞争对手相对有限,产品议价能力也更高。”
目前,海陆重工的氧气转炉余热锅炉、干熄焦余热锅炉和有色冶金余热锅炉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不过,张栾也表示,其实“非标产品”的安全压力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在技术准备的工作量上,还体现在繁复的后期安全测试中,因为“安全才能带来忠实的客户”。
富瑞特装:
从“小而全”转向“大而专”
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装备研发与销售的富瑞特装,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全产业链的技术优势。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获知,富瑞特装正在谋求从“小而全”向“大而专”的转型。这个“专”,指的是定制“LNG整体解决方案”。
定制LNG整体解决方案,难在要为不同的车用、船用发动机提供稳定的供气压力,还要为不同产品进行售后服务,是LNG产业公认的“技术活”。董秘张建忠告诉记者,正因为技术难度高、研发周期长,这块业务还处于萌芽期,附加值相对最高。
谈及“定制”业务对象,财务总监蒙卫华告诉记者,纳入富瑞特装未来定制版图里的,远不止新车和新船市场,还有目前保有量高达8000万辆的旧车市场。
张建忠称,“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尚未明确再制造油改气的发动机业务,但海南等地已开始放行,公司也向相关部门上报了业务资质申请。”将旧车的发动机和供气设备改装成LNG装置,车主多支出约5万元,但半年左右,这笔费用就能通过燃料和车辆维护成本的节约中得到回收。
他表示,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车用气瓶自增压系统,已取得了定制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但能解决以恒定压力的难题,还解决了LNG加气站和车用瓶的节能安全问题,“最关键的是成本较低”。车用气瓶自增压系统的应用成功,带来了显著的示范效应,也让公司看到了整体解决方案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