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李宁的转型难言成功,但更多的是战术上的失败--比如业务层面的渠道动荡,营销层面代言人签约不当等等。但其在战略层面上寻求品牌升级本身并无问题。
对于李宁来说,在国际品牌大举入侵以前,自己一直是国内市场当之无愧的王者,因此李宁并不满足于自己大众市场的现实定位,一直期望将自己打造成为比肩耐克和阿迪达斯一样的国际品牌。而安踏则不同,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对于安踏来说,李宁才是自己最实际的榜样和目标。所以,安踏形成了"服务于大众市场"的品牌定位。2009年9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安踏副总裁郑捷曾说,"我们并不认为耐克、阿迪达斯是安踏的竞争对手。对它们,安踏只是作为行业的标杆去学习。"
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两家公司定位和心态上的巨大差异。现在,安踏已经不再是过去"跟班"的角色了。作为新的行业领袖,它必须有着更长远的打算。
安踏这次的第一名其实更像是一种"被"第一。这好比安踏还在后台排练,突然被人推到了舞台中央,对于安踏来说,准备工作其实还未完成,无论是心态的转变,还是业务上的布局。李宁的突然倒下,无疑打乱了安踏先前的计划。
仓促上阵的安踏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极为残酷的竞争环境,能否及时完成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换,是安踏在竞争中生存下去的关键。
"安踏未来将继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买得起的专业运动产品。"在被问及公司的下一步规划时,安踏副总裁张涛这样表示。张涛还透露,安踏未来服务于大众市场的定位不会改变,目前公司会继续"夯实基础",暂时不会考虑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
有了李宁的前车之鉴,安踏对于自己的下一步显得非常谨慎。
目前国内运动品牌的竞争愈发激烈,耐克和阿迪达斯都在努力拓展三四线城市市场,而这里恰恰是安踏的优势阵地。在仍是本土第二品牌的时候,安踏不用与国际品牌正面交锋,因为这项艰巨的任务一直是"老大哥"李宁承担着。李宁的倒下,意味着无论安踏是否愿意把耐克和阿迪达斯视为自己的对手,它都已经成为了国际品牌的下一个目标。
实际上,安踏马上将在自己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大本营迎来与国际品牌的贴身"肉搏"。与此同时,摔了跟头的李宁必定痛定思痛,调整策略,准备奋起直追。所以,虽然安踏拿到了本土品牌的头把交椅,但面临的市场格局其实更加凶险。
稳健的背后
在运动品这个市场上,有时保持自己不犯错比做对一件事情更为重要。2008年,阿迪达斯过分押宝奥运导致的库存积压,给了李宁反超的机会;去年,李宁激进的品牌重塑让它丢掉了本土第一的宝座;最近爆出的耐克质量丑闻令其形象严重受损。相比这些对手们,你几乎找不出安踏在过去几年中犯下的任何明显错误。
在安踏稳健发展的背后,一方面是其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有着稳步追赶的跟随者心态,企业运转被挂在了合适"档位"。而另一方面,则是其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准确判断。其今天的意外提前领先,也可以被看作是这一点带来的"红利"。
比如,由于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人工成本提高,几大品牌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看看各家近几年的财报,每一季度订货会的产品价格都会进行一定程度的上调,李宁最近的每季产品都有10%左右的价格上调,而耐克最近也传出消息将在明年大幅上调产品价格。而相比之下,"重资产"的安踏每季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却要远小于对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