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国:谢谢张虹宁小姐给我们做得精彩分享。实际上从吴先生讲的一些经历和张小姐的经验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服装发展是有自己的一些脉络和轨迹的,这些脉络轨迹欢聚花匠是有本土特征的,同样的话本土化的东西有些是自己的特色,有些是传统的保留的痕迹。很高兴今天有幸请到法新协会的赵倩小姐,我想她在两个文化背景下所接触的设计品牌和设计师一定对本土文化和国际文化的东西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请她给我们做一些她的分享。
赵倩
赵倩:谢谢大家!刚才前面这么多嘉宾讲了很多,也讲得非常好,我是今天与会唯一不是设计师,也没有做自己的服装品牌的对话人,我在想,我的工作是每天差不多都会接触到国内、国际的设计师和品牌,每天在品牌设计师的社会里生存。我刚才看到文浩峰先生放PPT的时候很高兴,因为看到里面放的中国的设计师都是在我们的一路扶持之下走进国际的品牌,包括刚才说的MASA等,还有今天坐在第一排的毛总,他曾经在2006年的时候他新创的一个(无用)的品牌,设计师是马可。
我在想听了那么多,刚才赵老师是在一个东西方文化的背景之下,确实我感受,我在柳先生和文先生之间有的时候是文,有的时候是柳,但我更是一个综合体。
我是这样想:一个品牌,或者是一个设计师,其实没有一种经验是可以套用的,不光是在国内,在国外也是一样,所以说最后设计与管理这样一对矛盾体,是非常相辅相成的矛盾体。怎么样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每个品牌都需要根据自己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背景,比方说在北京和山东,就不是一个背景。比方说做正装和高尔夫也不是一个背景,所以根据自己什么语言、什么语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最合适你的方式是一定前人所没有使用过的,是你创造的,也是后人无法效仿,因为它可能只适合于你。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品牌和设计师会根据背景和语境的变化、变迁来不断的发明自己的升级版。因为形式每天都在改变,特别是在中国中国的商业业态也好,对设计的理念也好、市场也好,变化如此迅速大的背景下,一个模式、一个语境可能很难维持很长的时间,甚至是6个月的时间。就像我们现在用IT产品的一样,需要不断的升级,需要不断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升级,在不停的变化背景之下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最稳定的状态。
其实在国外,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国外的奢侈品也好,像ZARA比较时尚的品牌也好,我们细细想起来,其实有些品牌用它的方式来做就成功了,有些品牌是用同样的方式做可能就没有做好。比方说我讲LV旗下的两个品牌迪奥和LV完全是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策略,虽然是这两个品牌都是盈利的,或者是它们在市场都是成功的,显然这两个品牌对于集团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每个品牌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第二,他们每个品牌在自己的管理系统之下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说一个企业,他的设计与管理不能够达到自己的一种平衡的话,他一定会是失败的。
转言之,比方说中国现代的很多品牌,最后的发言权是在总裁的手说。比方说现在很多的中国品牌企业,最后的设计是不是能通过,这种情况,有很多品牌说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国外管理者权限并本超过设计者,是两条平行线,不停的争夺话语权,而且双方平衡的时候这个才能健康的发展。但是中国现在很多的品牌和设计师来讲的话,有时候这种方式又不能不说是完全不可行的。有的时候我们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它是不好的方法里面相对来讲比较好的方法,但是这种情况会延续很长时间吗?会一直延续下去吗?它未来的走向会是怎样的?这个值得每个品牌去思考。
另外,在现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现象,现在中国市场是四世同堂,世界上其他每个国家都没有,为什么说之前倒下是多数,存在的可能是少数,1%都不到,刚才舒朗的吴董就讲到,当初一起和舒朗起步的品牌,今天剩下的到底有多少,没有了,每一个十年差不多淘汰是百分之百的,剩下了是几乎非常少的几个名字。这种现象能说是品牌做得不好的,是设计、管理有问题的吗?是有,但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时代背景的问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本身自己怎么做,当这个年代过去的时候,都是随着这个年代过去的一代品牌,实际上这是自己没办法改变的一个命运。就像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出生的家庭、地点、环境决定了他很多的性格,以及将来的背景,以及人格是一样的,一个品牌出生的年代以及创建人也决定了这个品牌很多很多的因素在里面。
所以在四世同堂这么一个社会的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的品牌背景下,80年代的品牌管理方式一定会是不同于90年代,90年代不同于2000年后的这些品牌。我再说今天从2010年开始的设计师的品牌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代品牌、另一代思想、另一代操作模式。但是现在整个的商品社会里面有四代品牌在共同生存、在共同的去争夺这个市场。所以今天现在的市场,说我今天市场上的份额很高,并不以为这明天也很高,因为中国的市场是每时每刻有一些市场在消失,有新兴的市场在扩大,而且这个份额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还有一点很重要,每天和不同的国际设计师、国内设计师打交道,在这里面我发掘还有一个,在讲到设计的时候,设计和设计人员的才当然是非常重要,但是他们的情也很重要。也就是说要做一个好的设计人员,才、情是同时兼备的。我们接触了很多很有才华的设计师,但是这些设计师红极一时,非常短暂就消失了,在国际、国内我可以说出很多名字来。为什么没有长期、持久的一种力量也是取决于他的人格。所以对于设计师来讲才非常重要,但是情也必不可少,这是中国现状里面,在设计这一块,原来设计师好像设计师不足,现在设计师多了以后往往会错解很多东西。
最后我想说其实设计和管理,我们今天讲的这些东西,特别是设计这个领域来讲没有国界,也没有什么民族的气节可谈,因为它是属于人类的,是宇宙的,所以它首先要有包容性,同时还要能够分享,只有包容、分享,最终才能够覆盖。
赵伟国:谢谢赵倩小姐,赵倩小姐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我想今天从柳先生到文先生,再到一路下来,我们大家做了很好的沟通,我想做设计管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你如何打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够面对不断变化着的商业环境,我想这个才是重要的。我自己对设计管理的一个基本的理解,就是管好设计才能做好设计,这可能比较笼统的,对设计无论在哪个领域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接下来请(名字)毛继鸿先生给我们做一个简短的发言,大家欢迎!
毛继鸿
毛继鸿:很难总结,在今天一下午的时间里,我们对柳先生给棒喝了一次,然后文先生也给我们树立一种新的东西,然后洛可可又给我们带来新的营养,不管是从用嘴巴沟通、听,还是用更多的设计与禅语的关系。其实刚才几位演讲者对讲到的东西做了非常好的总结,带来了非常多自己的体会。
我觉得整个总结确实是非常难,如果说真正要总结的话:在我探索设计管理的过程当中,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很长时间,而且是付诸于实践去做这件事情,我用几个名词:一个是企业,一个是品牌,一个是设计团队,还有是设计师。
这几个关系上,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从个体的人到组织,组织到社会,这个是从小到大,或者是从大到小的关系。从真正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因为我想今天也是给大家贡献一个,我平时用另外一种模式在思考这件事情。我们说用中国的传统去评价这件事情高低的时候,我们说形而下为气,形而中为新,形而上为道,刚才柳老师都说我们都被气所困,其实我们的心是被气所困的,我们就谈不上在往上走去到新的部位,往新走去以上的部位就是道,如果用一个递进的关系,也是跟我们刚才讲到的从设计师到设计团队,再到我们的品牌,再到企业,再到这个行业。这一路下来,刚才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各种各样的模式最终是什么?其实我们没有一个独立的思考的能力,不管是从人到组织的关系。
其实我不想讲更多的东西,我是想讲一些我在设计管理上的一些思考,跟大家有一些分享和启发:我在读EMBA的时候,当时我们组织行为学的老师是从优秀到卓越的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其实这位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带的学生非常少,大概算起来不上20个。当时给我们描述了有一个组织的关系,是我觉得特别向往的,刚才我也跟贾伟先生在分享,我认为就跟刚才谈到的细胞的组织一样,有一批人是从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莱卡公司出来,但是他们没有项目经理,他们的组织形态是非常灵活的,都是愿意去干这件事,特别爱这件事情,定期有一个沟通会。然后进行自身的分解。后来这个公司研发出来,可能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材料,就是运动衣里面透气性非常好的材料,这家公司真正在市面上上市的话应该在全球排在前20位,这家企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当时给我描绘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我一直在思考设计管理的关系跟我们整个组织的关系的状况也是一样的,到底设计师和组织,或者是创造力和这个组织到底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其实我认为是一个人本反应,或者是一个新生态的反应。
我有一个老师带着一个研究生到我们公司去做他的课题,也是设计的管理部分:我当时有一天问他设计管理是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因为我们说人和人在一起的合作,其实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不是物理反应,我们的最强的设计师和另外一个最强的设计师可能会产生非常好的火花,其实两个人谁都不服,其实最终等于零,或者是负的,对于这个组织来讲很多时候是一个物理的现象的方程式。当时我们把这个路径图进行链接之后,在我们组织里面应当有一种独特的方式,不管是文化的背景,还是我们自身任务的设定等等,他有自己的一种形态。
这种形态各个企业都不一样,最终我认为其实这个品牌,我们一个组织里面最终就是要寻找跟我们组织相匹配的动力源,不管我们的动力是来源于设计师,还是来源于营销,还是来源于消费者,还是来源于我们的供应链,各种,这就是我另外一直想要去推进的一个观点,就是全价值链的创新。这个关系其实也可以解决我们更多的,在创新力的动力上面的问题,我们要死盯在设计师身上,其实设计师是特别难管理的一群人,如果他是疯子,你用好疯子的那一块,让他疯上去,然后你用一个非常理性的团队,或者说用一个非常理性的组织去真正的帮助设计师实现他的梦想,其实这个时候可能你在市场上的成效,或者是对消费者的成效是非常好的。
另外还有一个新的观点,其实在整个设计管理过程中,我们过去可能有很多人做过市场调研,其实想要听消费者想要什么,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消费者说的永远是他不需要的东西,其实做过时装行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每6个月消费者会有一次清洗,其实不需要做他的市场调研,但是有很多品牌是需要做市场调研,这是传统的以设计为核心的,以市场调研为核心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模式。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现在非常清楚的,就像IT产业,这些都是以技术作为创新的一种模式,但是现在应该有一种更强的模式,就是把前面的以市场导向为核心的模式加上技术导向为核心的模式,在一起的以设计利益为核心的模式,这种设计利益为核心的模式是向所有的消费者去提案,而不是去问他你想要什么,而是你心里想把这个东西,你认为这个东西是最有价值的,然后你向消费者去提案。其实跟原来所提出来的蓝海战略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讲了这么多,我想可能有时候大家也会越来越糊涂,最核心的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可以解决你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只有你在内心里面,我想今天我用大家都非常最敬的一位,在设计创意和竞争力现在表现最为厉害的,我认为他除了有IQ,同时也有很好的EQ,最重要的是他有AQ,是他美学的智商,乔布斯先生的一段话:“你的时间是有限所以不要把它浪费在别人的人生道路上,跟走别人的人生道路上,不要受教条的束缚,那是在别人的思考成果活着,不要让他人的意见的噪音淹没你内心深处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勇气听从您内心和直觉的呼唤。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正在成为这样一个人,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我想这个是真正要听我们自己内心的,希望我们每个人真正活出我们这个行业的道出来。
赵伟国:今天下午的会议结束,谢谢各位演讲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