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今年53岁了,可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感觉,在雄心和岁月的拉锯战中,尴尬的总会是后者。
距离上一次的密集出镜,近3年的时光悠然而过。那一次,是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社“结亲”,后者从腰包里摸出100亿日元,拿下前者28%的股份。每次出镜,老郑都是明星的范儿。这一次,除了杉井奥特莱斯,他还带来了什么?
答案早就准备好了,那便是杉杉集团意欲打造中国商社的创意,这也是国内企业第一次提出全面系统地去打造商社。杉杉这几年多元化一直走得顺风顺水,服装,高科技,投资,国际贸易和城市综合开发五大板块齐头并进,硬是让做服装起家的杉杉一头撞进了中国企业500强的红线。
不爽的多元化
“日本的综合商社没有实体,只做投资、贸易和各种中介业务,而杉杉还在经营着两大实体业务,服装和锂电池材料生产。另外,日本的综合商社背后有本财团的银行支持,而杉杉没有直接的银行支持。”郑永刚坦承,杉杉意欲打造的商社和日本商社不同。
实际上,国内类似杉杉业务架构的大型企业不在少数,最典型的莫如联想控股,实业有联想集团,投资有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还有金融等其他多元化板块。而杉杉为何在此时独独提出商社的理念?
“虽然人家也知道你不止做西装了,多元化了,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式和形象告诉大家,商社首先是多元的,对吧?”
后面这句话就又绕到了郑的心结上。
从1999年开始,杉杉花了三年时间砍掉了苦心经营起来的制造基地和营销网络,转而开始经营20多种世界品牌;同时进军高科技新能源,涉足金融投资、矿山、国际贸易等等板块,全面开花。目前尽管多元化让杉杉获益匪浅,服装业的产值在总盘中的占比大幅缩小,但服装企业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这让郑很不爽。
有件事让郑一直很介意。两年前,别人介绍一个老领导给郑,说郑是杉杉控股的当家人,那个老领导立刻握着他的手说,杉杉啊,知道嘛,你的西服做得真好!这事儿显然给郑带来了刺激,以至于在9月下旬杉井奥特莱斯开业的媒体会上,郑像祥林嫂般地直重复,“我们不仅仅做西服,我们是一家多元化的企业了。”
扩张的好时期
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背后,是杉杉多元化之路走得没商量。在郑看来,如果不做多元化,无非有两个条件:一是有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另一个就是要有垄断性资源。
“以服装为例,如果不是在全球范围最好的品牌,你做不了专业化。你看吧,再过三五年后像美特斯邦威也要做多元化,因为成长性不够嘛。我们在1993年、1994年的时候,中国市场西装的占有率达到37%,就没有空间了。所以必须要做多元化。”郑说,现在又到了扩张的好时期。——没有听错吗?现在世界正处在第二轮经济衰退的风暴口。
郑道出了他的商业“机密”。在他看来,现在是经济的低谷,别人都没钱了,正是自己低成本扩张的时候,等下一轮经济景气度再回升,就开始回笼资金了,而等经济再往下走就又开始投资了,“所以要反方向走,不能正方向走”。眼下,杉杉又开始出手了,具体是什么?老郑是一般人不告诉,因为“小的时候千万不能说,现在的竞争很激烈……等做大了说没有问题”。
杉杉的多元化究竟会走多远?一位宁波当地企业家向记者表示,做多元化要看企业家用怎样的模式,如果以投资的形式,授权非常清晰,董事长光看看报表,完全可以用资本来控制,投资多少领域都没关系,但如果自己跑去做总经理,“多两三个就吃不消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财散人聚
现在郑真正成了甩手掌柜,一天会会友,时不时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聚聚,打打高尔夫球,再到全球各处转转看看。这让其他成天埋首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企业家情何以堪。
郑称自己具体事做不来,以前做服装主业时不会做衣服,做锂电池材料更是插不上手,而他的特长是善于决策和用人——也就是在正确的战略决策上,使用最专业的人。他的一个“杀手锏”是财散人聚。
“我原来有90%的股份,现在只占有40%,大量的股份都以很便宜的价钱送给那些专业人士了,比如你做哪一块的老总,有这个能力,两年以后我实打实送你1个亿。这样关系就不一样了,原来是打工,现在是主人。成为主人之后,他就玩儿命地干。”郑说,“小企业家注重财富,大企业家注重事业,把事业做成了以后,钱自然是推不开的。”
在下属眼里,郑是他们的主心骨,有事都会找他。一位股份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1999年杉杉刚开始做锂电池材料,中国唯一的碳素研究所被兼并过来,中国就这么一批科学家在为杉杉效劳。老郑有一阵子天天为他们的爱人和孩子在浦东跑,买房子,找工作,找学校。
到现在,很多人对杉杉服装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12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提起服装板块这档子事,老郑还是很激动。“今年下来,我们真正成为了中国服装行业的领头企业,但是别人都不知道。我们已经产业升级了,已经拥有20多个世界的品牌了。”
或许时尚人士经常津津乐道的大品牌的背后,正是杉杉的手笔。这是郑懒得争辩的,而乐于倾诉的是即将开工的宁波中心。“这个楼到时会和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中心、上海大厦一样,是对宁波整个城市的提升。” 李冬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