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原因,很多人不禁要问,小微型企业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是自身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如果都有,那是自身原因大,还是外部原因大?梳理小服装企业所处的困境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
困境一:成本上涨
各种成本的上升,如原材料、土地、劳工成本。尤其是纺织企业,去年一整年主要原材料——棉的价格都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据统计,2011年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比2010年至少上涨了15%。除了棉价,羊绒、驼绒、蚕丝等其他原材料价格也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让很多以羊绒被、蚕丝被为特色的家纺企业大呼“日子难熬。”
不仅原材料价格涨了,而且用工成本也增加了。从2011年春节后,各个企业就纷纷开始涨工资,为的是留住工人保证按时开工。去年,家纺企业职工工资普遍上调了约20%,达到每月2000元左右的水平。按照企业提供的工人月工资和补贴平均上调400元计算,仅此一项企业年增加支出800多万元,‘五险一金’上缴基数上调后,每年又增加300多万元的支出。此外,管理成本也大大提高。油价、煤价、电价等能源价格上涨,使企业的运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仅物流成本就增加了30%。综合起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10%~20%。
这样的数字让人颇感无奈,经营成本的提高意味着产品价格的提高,而市场对价格波动极其敏感。对于出口企业,由于我国原材料价格和工人工资大幅上涨,很多欧美订单流向了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内销企业,本来内销市场的竞争压力已经够大,如果涨价幅度不控制,企业必然要被挤出市场,经营压力更大。
困境二:内外需萎缩
虽然很多人已经开始淡忘3年前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出口企业却始终无法忘记,因为在他们眼里,金融危机就不曾过去。2011年,大部分出口企业反映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国际订单不足。有的企业明明在2010年底接到了订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2011年,外方企业要求退订,产品已经生产出来,企业只能将其积压在库房。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2011年的库存要滞留到2012年,企业只能清仓甩卖,这一积压、一甩卖,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微型企业“又赔了三五斗”。大家纷纷感叹,金融危机对欧美市场的影响比想象中持续得要更久。据悉,去年很多企业接到的订单也比往年同期相差了20%左右。价格高而购买力低,这是去年的现实写照,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国际购买力不足,一时间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外销市场严重受阻,拓展内销市场成为外销企业的出路。外销企业找到了出路,却给内销企业带来困扰。中国家纺市场虽大,但是竞争却一直相当激烈,现在又多了外销企业来争抢,国内市场鹿死谁手更加难以预测。
2012年刚刚开始,就被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面纱。不明朗、不乐观是很多家纺人士对2012年内销市场进行的预盼,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业的萎靡。国家出台调控房地产业政策已有一年之久,其实至目前并没有数据表示房地产业的不景气给家纺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然而,不能忘却的是乔迁、结婚一直是家纺消费的重要理由。结婚、搬家、买房子、买床品、窗帘等家纺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一旦这个模式打破,家纺产品的销售很有可能受到严重影响。况且家纺产品一直就不是快消品,通常消费者要三五年才会更换一套床品。乔迁、新婚等给家纺产品一个正当的理由,尤其是给高端家纺产品市场带来勃勃生机。
困境三:人民币汇率波动
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动上升了近5%。在江浙、山东等地,很多小微型企业都是做外贸生意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一直牵动着他们的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意味着小微型出口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压缩。
据悉,国际订单通常是一年一签,而且全部是以美元进行结算。随着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断上涨,手头以美元结算的订单也在一点点缩水。道理很简单,曾经1万美金兑换6.7万元人民币,现在却只能换约6.3万元。在上百万美元的订单中,几十万元人民币就这样从企业的指缝中溜走了。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继续扩大。
鉴于此,一些外贸出口企业试图通过以人民币结算的方式与外方签合同,这样便可以消除人民币汇率上升造成的损失。但是这对于小微型企来说很难实现。因为只有大型的、有实力的企业才有资格向国外客户提出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小微型企业能拿到订单已经很不容易,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一旦提出条件,外方很可能撤走订单,寻找其他供货商。在国内,有太多小微型企业在争夺着国际客户资源,因此企业宁可自己承担损失,也不愿意失去长期的客户。
困境四:融资困难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目前,大部分家纺企业还停留在做批发的层面,利润单薄、竞争激烈,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政府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需要资金的支持,对做批发的企业来说,放弃原有市场而推出一个品牌,至少需要3000万~5000万元。
企业希望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转型升级问题,然而银行对小微型企业给予的帮助却是杯水车薪,尽管有固定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贷到的钱跟实际资金需求量相比,相差甚远。无奈之下,一些企业只好通过压低产量来降低资金压力。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银行出于对风险、收益的综合考虑,往往更愿意放贷给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这就形成了有钱的企业更有钱、缺钱的企业仍没钱,好的企业更好、差的企业更差的局面,小微型企业很难从中受益。
资金链断裂对小微型企业意味着生产线的瘫痪。很多小微型企业表示,因为缺乏资金支持,企业无力拓展渠道,没办法聘请实力设计师,也没法将新科技添加到产品中,产品就不具备高附加值,就没有竞争力,企业只能压低价格,以价格取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据统计,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的国有部门,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60%的中小微型民营企业,其贷款却占不到20%。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困境五:诚信不足
一方面,小微型企业抱怨银行没有给予充分的支持,另一方面,银行表示小微型企业诚信不足。毕竟银行贷款要考虑到风险与回报,风险太大的生意必须有高回报。而这恰恰不是小微型企业的优势,因此,既担风险,又没有高回报,银行当然不愿意做这笔买卖。
纺织行业上下游相互之间拖欠款是诚信不足的一个重要表现。上家拖着下家,下游企业欠着上游企业的款,这在纺织、家纺行业还是非常普遍的,这致使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工厂面临停产危险。
还有的企业将贷款用于其他领域的投资,超出了银行对风险预估,一旦失败,雪上加霜,更无力偿还贷款。
小微型企业的诚信危机,使银行害怕承担风险,因此对企业及担保人有着严格的审查,哪个方面稍有欠缺,企业就无法通过考察,也就无法贷款。
困境六:欠款受害方
同时,小微型企业也是受害方,深受拖欠资金之害。
稍微成熟的家纺企业都希望打造自己的品牌,只要有品牌就能进驻商场。商场作为国内市场最为普遍、最受大众欢迎的销售渠道,深受生产企业的追捧。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进驻商场就等于走进了保险箱,销售量、销售额不再是问题,因此,十分仰仗有实力的商场。久而久之,商城与小微型企业形成了“爷孙关系”,商场扮演着强势而霸道的“爷爷角色”,对进驻的企业提出各种苛刻要求,还故意拖欠回款,致使企业资金回笼速度慢,耽误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本来企业花费大力气进驻好商场是为了多销售产品,早日回笼资金,而事实情况是虽然品牌产品卖出了不少,可卖得的货款却迟迟拿不到手,时间越拖越长、现金流越来越小、资金周转越来越慢、财务风险也就越来越大。还有些商场为了吸引人气,不停地进行打折促销活动,要求进驻品牌配合。因此,货品销售得越多,品牌付出得就越多,最后一核算,真不一定赚了利润。产销两旺出现了泡沫,变成了幻影。
然而,对于霸道的商场,小微型企业敢怒不敢言,生怕失去销售机会,只得忍气吞声。隐忍是小微型企业必须学会的第一件事,是这类企业的生存之道。
困境七:渠道不通
对商场忍气吞声,也表现出小微型企业渠道不通,缺乏多元化,要依靠唯一的救命稻草,企业只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综观家纺产业发展10年,渠道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突破。虽然大家居的口号喊了很久,但真正的、有规模的家居馆却还是空白。家纺产业始终未能像家电产业那样出现如国美、苏宁等大的聚集力高的家居产品集合店。如果家纺渠道能够创新,意味着为家纺品牌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家纺小微型企业多了选择的余地,可以不受商场制约,还可以摆脱没代理寸步难行的尴尬境地。
目前,很多企业需要花大量资金做宣传以吸引代理商,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很难找到代理,没代理就没市场,没市场就意味着没口碑。
家纺专业市场这个老渠道,更应该不断升级、更新,往更为专业、细分的方向努力,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家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困境八:人才缺乏
21世纪最缺的就是人才,这句话适用于各行各业。家纺行业作为传统织造业,早期门槛低,进入该行业相对容易,因此家纺行业一直忽视了人才的重要性。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才显得越发重要,然而由于产业人才储备基础薄弱,行业薪资不高,前瞻意识较差,家纺行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小微型企业更缺乏人才。
家纺行业需要的人才来自方方面面:管理人才可以高效、经济地管理企业,让管理成本降低,却让企业效率变高,可以带领企业向着更符合定位、更明确的目标发展。技术人才可以提高企业产能,减少用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人才可以为品牌定位风格,找到市场的空白点,抓住主流消费群体的风格偏好,提高品牌忠诚度。
据统计,2011年小微型企业明显利润下滑,与2010年相比平均利润减少30%至40%。对未来的发展,小微型企业普遍经营信心较低,不再奢望实现能达到多少利润,而只是希望内外销市场好转,让企业活过危机。小微型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细胞,小微型企业不稳,大的经济局面难以长期向好。因此,解决小微型企业困局迫在眉睫,因为小微型企业是明天的希望,终有一些小微型企业会成长为茁壮的大企业。
困境九:创新不够
有一部分小微型企业并不属于“胸怀大志”的一类,而是追求资产平稳,害怕赚的钱亏掉,因此不愿意再投资,不愿意更新设备,创新产品。
这就造成了内销市场品牌无特色的情况,无论是产品的设计、产品展示的方式,还是品牌的发展模式都趋同。大部分产品都走宫廷风格,看起来像出自同一个品牌,毫无品牌代表性可言;一个企业开了走秀方式展示床品的先河,所有品牌都如法炮制;一个品牌开出加盟奖励汽车的条件,这就成为了行规。吸引加盟商不比谁的产品好,而是比谁的奖品更丰厚。宫廷风格真的符合大众审美吗?还是市场没有给消费者太多选择呢?让模特走秀真的可以很好地展示产品吗?床品是家装家饰的一部分,需要和整体家居配合,以烘托家居氛围,那么如何能展示出床品的家居表情呢?加盟是品牌的唯一出路吗?如果是,靠什么来吸引加盟商呢?优惠政策和奖励手段是唯一吸引加盟的方法吗?部分小微型企业已经习惯了跟着大众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懒于思考,抱着得过且过的心做企业。缺乏活力的企业只能是继续延续生命,其生命毫无质量可言。
毫无疑问,不创新将致使企业落后,最终被市场淘汰,但是更为可怕的是,一旦保守或懒于创新成为行业习惯,将给行业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