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服装市场需求不旺,但内需市场仍然大有可为。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只有加快调整才能从容走出困难,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美好。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2011年以来尽管纱布产量保持了2位数的增长,但增幅同比却是逐月下降。从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跟踪的企业数据看,企业纱库存和原料库存都在下降,而纱布产品库存在大幅提高。在出口方面,棉纺织出口金额增长,而数量在减少。棉花价格相比年初下降了30%。企业调研结果显示,大企业整体经营情况较好,对行业整体平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市充满信心。但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和生产面临较大困难。
时值岁末年关,20余家知名棉纺织企业的代表汇聚北京,参加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举办的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高勇、徐文英,会长助理杨世滨,产业部主任孙淮滨等行业领导,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以及来自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棉花协会、棉花市场等管理部门的领导出席了座谈会。会议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主持。
当前困难不亚于金融危机
河北宏润董事长王超算了一笔账,从2007年到现在,员工平均工资上涨了一倍,一年就支出8000万元,电费也涨到了0.75元/度,全年就要支出2000万元,仅人工和电费就要支出1亿元。再加上企业接单不畅,利润下降,“2011年比2008年还难过。”
魏桥纺织的一举一动反映了棉纺市场的真实现状。魏桥纺织销售部副总经理谢海清坦言,2010年的高价棉纱,现在还没有消化完,尽管订单还是有,但客户小心谨慎地担心明天会不会降价。
“常山从2011年3月份开始感觉‘冷’,而且越来越‘冷’。”石家庄常山纺织副总经理马韵杰说。常山纺织通过土地置换,在工业园区购置了国际一流的设备,准备大干一场,当初计划这些设备能创造20%的毛利率。由于市场需求不足,现在不得不生产大路产品。
“2011年做得很累,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累。”河南平棉董事长张先顺也有同感,他说,2011年下半年以来,棉价下滑加速,市场一天比一天严峻。印度、巴基斯坦棉纱成本低于国内成本,不少客户订单转移,“棉纺企业盈利与否,关键是在什么时候买棉花。”
坚定信心,企业调整正当时
三阳纺织总经理徐建民建议说“下雨天不要修房子”,调整时期,要强化内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服务客户。
“面对变化的市场,魏桥纺织打算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等级,将原来平均30支纱提高到40支以上,在降低能耗、降低棉耗、减少用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工夫,不求大,只求做精做强。”谢海清说。
“看来现在是该动真格的时候了。”面对艰难的市场环境,常山纺织开始考虑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方向就是产业用纺织品。”马韵杰说。
德州华源生态是少数没有受到此次困难影响的企业之一,原因就在于公司坚持多种纤维混纺的产品结构,用棉量只占总产量的20%。该公司总经理张兰峰介绍,“尽管现在环境不好,但我们的利润水平与2010年持平。”
帛方纺织也由于非棉产品比例大,有效规避了此次棉价大幅波动造成的风险。帛方纺织布的订单70%排到了2012年4月份,副总经理张鸣介绍,“公司产品多为超细旦和差别化纤维,欧美市场不景气,公司又拓展了新兴国家市场。”
在很多企业感到订单不足时,鲁泰纺织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1月份。公司已经按照目前棉价买了不少棉花,经理杜明对未来的市场信心十足,“后市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有信心。”
山东华兴纺织也有着自己的应对策略,就是“两低一高”。该公司总经理徐爱清解释说,“两低”就是确保原料低库存和棉纱低库存,“一高”就是资金运转效率高。实际上,华兴公司建厂24年来始终保持应收账款为零,确保了资金周转顺利。
逆势中要调整,山东如意科技集团的调整方式是向科技和品牌方向发展。山东如意刚刚与韩国以及日本合作,在重庆万州新上了25万锭紧密纺生产线。该公司副总裁王强说,“我们在2012年将更加注重淘汰旧设备,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
行业平稳运行还需政策支持
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这也是企业家的共识。座谈中,企业家们还对统一棉花进销项税、降低企业税负、及时合理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等问题提出了建议,并特别呼吁国家加大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平抑棉价的大幅波动。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强调了纺织业在“十二五”中的作用,纺织业依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家扩内需方针下,国家将会对纺织业更加高度关注。随着高端纺机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随着新型纤维和特种纤维在新材料领域的广泛应用,随着产业用纺织品的快速发展,纺织业不再仅是传统产业,也是新兴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到棉花政策时,王伟认为,纺织业发展好了,反哺农业的能力也会加强,因此政策的出台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纺织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实际情况。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芳建议国家对棉农直接补贴,可以选择在新疆进行试点。王天凯认为,棉价大幅波动直接影响了行业的发展,国家的调控政策应着眼于避免棉价大起大落,并且要保证国内外棉价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