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报道引发了一场口水仗,但问题的核心不在屏蔽服(防辐射服)是否有用,而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电磁环境是否安全
不论怎么说,这场争端势必会加速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央视的一条新闻,将仅成立半年多的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代表的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12月17日,央视《真相调查》栏目针对市场上逐年火热的防辐射服做了一个测试,结果显示,防辐射服非但不能减少电磁辐射,反而会导致辐射量增加。节目一经播出,便在社会各界引起轩然大波。
12月22日,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媒体说明会对此事进行回应,并声称央视的实验是不严谨的。
真相到底如何?
防辐射“骗局”?
2011年10月30日,一名网友在著名打假人方舟子的微博中询问,“市场上卖的孕妇防辐射的600多元一套的衣服,有没有科学依据,请指点一下。”方舟子回应道,“以前说过,这是中国特有的商业骗局。日常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不会有影响,即便有影响,所谓防辐射服也起不到屏蔽作用,要穿包裹全身的专业防辐射服才行。”
不知央视的记者是不是从方舟子的微博得到了灵感,在央视12月17日播出的节目《真相调查》中,对防辐射服做了一个实验。
央视记者“通过中科院的推荐找到了一家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电子检测的实验室,对一件金属纤维的防辐射服的防辐射能力进行了检测。”节目中,工程师陈峰做了两个小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测试防辐射服对单一电磁波的阻隔能力。
实验很简单,陈峰用一个发射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建立了一个信号传输路径。在校准好仪器后,陈峰把防辐射服挡在了接收天线面前。仪器显示信号被过滤了9成,“就是说它能够阻隔90%的辐射。”
“但问题是现实生活当中辐射源都不是单一的,而且也不是一个方向的。那么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防辐射服还有效果吗?”面对记者疑问,陈峰进行了第二个防辐射实验,测试防辐射服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辐射能力。
这一次,防辐射服被套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让其受到来自多方的辐射。陈峰将检测仪器伸入到防辐射服内部,结果显示,防辐射服内部的辐射峰值反而增强了。
“根据电磁辐射的原理,在不穿防辐射服的情况下,有辐射照射到人体,人体会吸收一小部分,然后把绝大部分的辐射都反射出去。但是如果穿了防辐射服,辐射会从衣服的下端、袖口等所有的缝隙射入,但却无法反射出去,而是在辐射服内进行多次反射后交会叠加,反而辐射强度增大作用于人体。”陈峰对此结果解释道。
只有当一个人穿着像宇航服那样的全封闭式屏蔽服,人体才有可能不接触电磁辐射,但显然日常生活中这是不现实的。
节目最后,央视采访了果壳网的科普作家瘦驼,后者表示,1991年发表在一本医学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日常辐射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这么多年来,学术界再也没有出现过更新的观点推翻这一结论。
“市场热销的孕妇防辐射服起不到防辐射的效果,况且日常辐射并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这短短的5分钟节目最终向我们传达这样的信息。
可以想象得到,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引起轩然大波,同时也将防辐射服行业推到了舆论漩涡。
反应到市场上,很多消费者要求退货,一些百货商场也要求产品下架,更有甚者,天津一名消费者将一家防辐射服企业告上法庭,理由是欺诈。
“此次‘防电磁辐射服事件’已对整个防电磁辐射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秘书长商思善表示。
真相求索
在自然界中,辐射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高能量的电离辐射,比如医院的X光或者核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另一种是非电离辐射,即电磁辐射,过大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险,最早体现在雷达兵身上。
中国对防电磁辐射服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针对的是军工科研及医疗卫生领域等从业人员。直到90年代,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纺织科技的进步,民用的防电磁辐射服装才开始投产市场,这也就是现在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
但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无穿着防辐射服的必要性?
就此问题,各方观点不一。
瘦驼表示,除非是工业部门的X光等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通常情况下,像使用电脑、手机、电磁炉等电器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对此问题,中国防电磁辐射研究专家刘文魁教授则说道:“20世纪以来,电磁技术发展迅速,电磁技术应用也遍布各个领域。这也就导致空间环境的电磁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形成电磁污染,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大的电磁辐射场中,且离辐射源很近,势必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与此同时,也有相关专家提出比较中肯的意见。
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素美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孕妇作为敏感人群,应有意识地远离一些辐射较强的电器,如少用手机,远离正在工作的微波炉等,不要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
既然敏感人群需要注意防护电磁辐射,那穿着防辐射服是否会起到反效果?
在央视报道播出不久,优加、十月妈咪等近60家防辐射品牌企业就将样品送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华东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及中国上海测试中心进行联合检测以力证“清白”。
12月22日,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在京召开“防电磁辐射媒体说明会”,首次就此问题做出公开回应。
“人体吸收电磁波之后会产生热效应,这是大家公认的。至于是否会产生非热效应以及非热效应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中国邮电大学吕英华教授表示,“但对于一些敏感人群如孕妇来说,应采取尽量少接触有电磁源的地方,还可适当采取一些屏蔽措施如穿防辐射服来减弱电磁辐射强度,这对她们来说是会有益处的。”
那为何在陈峰的实验中反而显示穿着防辐射服装反而会使辐射增强?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黎国栋表示,“他(陈峰)是将防辐射服套在一个架子上,衣服跟架子之间的空隙非常大,这就导致许多电磁波会从较大空隙射入,在内部不断进行反射,但如果是人穿着,从袖口等缝隙进入防辐射服的电磁辐射本身就非常少,辐射在衣服内每反射一次能量就会有所减弱变成热量直至辐射消失,这部分热量会被人体吸收,但对人体无害。”
另外,他还表示,检测电磁辐射试验应该在专业的椭圆形密闭电磁波暗室内进行。“这样可使空间的电磁场比较均匀,符合检测实验的标准”。
“可陈峰是在什么地方做试验?他是在普通的房间里做试验,室内堆着仪器,电磁场分布杂乱”。黎国栋认为这是陈峰实验数据不具有科学性的另一个原因。
因此,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认为,陈峰的实验是“在非专业场合由非专业人士用非专业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消费者,防电磁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是有效的。发布所谓防电磁辐射服是一场商业骗局的言论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的回应,陈峰实验室近日开通博客和微博,表示:“新闻中特意强调的,仅是一个特殊实验设置,是电磁波进入屏蔽服后的反射情况,绝对不是说信号的能量提高了。这是一个相对值,是接收天线的前后功率对比。”
对于“防辐射服有可能比不穿更差吗”的问题,陈峰博文认为,“虽然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但是有可能的,片中播放的是两个极端试验描述这种情况”,他同时承认,“节目中的实验不严谨”、“没有标准实验结论”。
既然日常穿着防辐射服不会增强辐射,那防辐射服对屏蔽电磁波辐射是否真的有效?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服主要由金属纤维和银离子两种材质构成,能有效屏蔽电磁辐射。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陆福敏表示,“我们已经对市场上众多品牌的孕妇防辐射服进行防电磁辐射试验,包括吊带、马甲等款式,发现市场上的防辐射服能够遮挡大部分的电磁辐射。在做试验时我们发现,孕妇防辐射服主要是保护孕妈心脏部位、肚皮部位(即婴儿所在位置),靠边沿部位效果会弱,而且,防护作用的多少与服装的面料、款式密切相关。”
标准拷问
在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回应不久后,便有网友调侃道:“做完食品专家、化学专家,这一次,防辐射服问题,又逼迫很多人学做物理专家。”
实际上,发现问题的央视“公说公有理”,回应问题的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婆说婆有理”。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过硬的物理知识,对于消费者来说,陈峰的实验不严谨,上海方面的说法也未必可信。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行业标准的缺失。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实验病理学研究室主任彭瑞云告诉记者:“市售的防辐射服应该是针对手机、微波炉等日常电器产生的电磁波辐射,这些辐射应该说对人体有一定影响,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电磁辐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即受到多少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更多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据统计,目前我国每户家庭平均拥有电器是26件,人们日常面临的辐射环境也相对复杂起来。
1988年,国家在批准实施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标注了电磁辐射防护限值、电磁辐射源的管理以及电磁辐射监测方面的注意事项,2009年也出台了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
上海防电磁辐射协会新闻发言人黄建华表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在防辐射纺织品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已经制定出关于纱线、面料、测试方法、职业用防辐射服装等众多相关标准。这些标准已经成为本行业内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中的主要规范。”
但问题是,虽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每个电器的辐射有标准,但是对众多电器集中在一个房间后会产生多少辐射累加却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检测,微波屏蔽防护服的推荐性标准也并不是针对整个防辐射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就是说,目前市场上热销的防辐射服仍处于标准空缺的情况之中。
据悉,目前市面上的防辐射产品的标准都是生产企业自己定的,每个企业制定的标准都不一样。由于市场逐年扩大,不少企业恶意夸大辐射影响、产品材料效果与夸张宣传严重不符,造成目前市场上防辐射服行业竞争处于混乱、无序状态。
作为一种功能性服装用品,防辐射服商家在广告中宣传“普通金属纤维能抵挡99.99%的辐射,而银离子则能够抵挡高达99.9999%的辐射”,但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测,效果是否真如商家所说,没人能说得清。
“在国家统一的行业标准未出台前,行业竞争较乱,消费者也变得无所适从。” 东华大学材料学副教授刘若华希望争端的出现,至少能促进行业质量水平提升。
人们寄希望于标准的出台能解决“多大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穿防辐射服”、“防辐射服产品具体要求”等关键问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类似争端,同时规范、引导防辐射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不论是从防辐射服行业本身来看,还是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已经刻不容缓。
对此,国家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专家顾红烽表示,“防辐射服标准正在起草中,现在是技术研究阶段,还需要各方论证、讨论,有关部门正在制订专业的参数,等意见达成一致之后经国家审定便会正式发布。”
不论怎么说,这场争端势必会加速相关产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防辐射服行业来说,将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