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富民服装城正门空地上被各种服装厂家的广告牌围得密密实实。
这一次的调研,涵盖了服装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
虎门销烟、虎门服装一直是虎门的两张城市名片。相对于虎门销烟的历史知识大家都有所了解。而虎门服装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相信都只有一个模糊的了解。服装行业在虎门的具体现状是怎样?未来发展定位咋样?政府能为这个产业发展做什么?刚刚履新两个月的虎门镇委书记尹景辉日前在镇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上连续发出三问,要求镇经贸办牵头与虎门服装行业协会、各社区等一起对全镇服装产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只有家底了解清楚了,我们才能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虎门镇一位领导表示。
政府:调研人员都要专门培训
“可以说,这次服装产业大调研这件事是我们部门整个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虎门镇经贸办副主任黄沛民介绍道。据了解,鉴于服装产业是虎门所有产业中的当家地位,其实每隔几年,虎门镇政府都会对服装行业进行一次调查摸底,上次大规模的调查是在2006年。“但都没有这次全面彻底。”据介绍,此次调研的对象涵盖虎门镇辖区范围内从事服装、服饰生产、销售、配套服务三个层次的上万家企业或机构。调查的问题除了用工情况、企业形式等常规问题外,还细化到企业是否建网站,微博,机器台数及服务范围等。
虎门镇党委委员林超明在日前召开的2012年虎门服装服饰产业调研工作动员会上介绍,此次调研目的是为了通过全面清查,彻底掌握虎门镇服装服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瓶颈,为镇委、镇政府制订相关产业政策,挖掘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我们希望通过调研,能够清楚明了:虎门的服装服饰产业现在是什么,将来应该是什么?虎门镇委、镇政府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未来两三年内虎门的服装服饰产业可以做成什么?这几个问题也是我们此次调研需要最终解决的问题。”林超明表示。据了解,这几个问题也是今年2月初履新虎门镇委书记的尹景辉要急于弄清楚的问题。
为确保这项工作顺利推进,虎门镇专门强化了政府各部门的协调。此次调研涉及党政办、经贸办、外经办、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税务协管中心、威远职业中学等8个职能部门、单位及29个社区,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社区的作用,《调研方案》中对各职能部门和社区的分工进行了详细说明,并成立了“2012年虎门服装服饰产业调研工作领导小组”。
由于原始数据的采集是调研工作的基础,因此,林超明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社区要增强责任感,确保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尽可能真实、详尽。此次调研,社区调查表的填写工作量占了全部调查工作量的七成以上,因此,社区是此次调研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以前,我们只知道虎门服装产业的产值在200亿左右,具体是201亿还是209亿,说实话,我们心中是没底的。知道服装产业的从业人口在30万左右,具体是29万还是31万?也是没弄清楚。”虎门服装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卢淳介绍,为了将本次服装产业家底摸得更清楚,镇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调研方案,前期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设计了17个表格,分别将服装面辅料商场、商场店铺、街铺、服装企业、服装面辅料企业、服装配套企业、服装培训机构、版房设计公司、服装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模特公司、服装专业媒体、物流公司、服装贸易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网络公司、服装质检机构、社区专门细化分门别类的调查。
“像模特公司、专业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甚至小街铺,这些都是第一次全面调查。”卢淳介绍。目前,调研工作小组已经召集相关社区负责人,专业市场、商场负责人等,就这些调查表的填写进行专门培训,加强业务指导,以提高填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所填表格能真实反映相关企业或机构的生产经营情况。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大范围的摸底调研,预计结束时间为今年6月份。“届时,掌握了第一手真实的数据,再来谈接下来的工作。”
企业:盼政府能“对症下药”
伊米七服饰是一家在虎门从事服装生意已有四年的中小企业。对于此次虎门的服装全行业调查行为,该公司暂未接到调查表。“但我们对于政府的这一做法表示支持和理解。”东莞市伊米七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飞介绍说,政府的调控行为对虎门服装产业集群的影响极大,而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自然离不开充分准确地掌握信息。服装行业是一个变化多端的行业,政府的大调查能够更新和完善政府的数据资料库,成为政府下一步制定措施的决策依据。
对于希望通过调研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帮助时,杨帆飞说:可能现在最为紧迫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服装加工厂长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许多熟练工人不愿进厂工作,进一步加大了工厂用工的压力。这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企业。
其实,在今年年初,虎门镇经贸办及虎门服装协会已对该镇30家规模服装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该镇服装企业小部分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综合起来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生产成本上涨;二是品牌建设能力弱;三是管理方式粗放。
经初步统计,虎门镇目前70%的服装企业今年内销订单情况与去年基本持平,绝大多数企业外销订单基本稳定。春节过后,全镇有七成的服装企业“工人返厂情况良好”。融资方面,约30%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流动资金现象,但资金数额不大。
调查显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是生产成本上涨。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2010年以来,棉花、皮革等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造成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压力骤增。二是劳动力成本上涨。据调查,虎门服装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近两年同比涨幅达20%-30%。三是渠道成本上涨。场地租金、进店费和物流费的上涨使得产品营销成本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成为限制该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的又一重要原因;其次是品牌建设力弱。目前虎门镇服装企业虽然注册了5000多个商标,但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品牌仍然有限,国家级品牌较少。而且,该镇服装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缺口较大,直接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与此同时,广大企业也很期待政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其中“人才、融资、展销”是当前企业最为关注的三大热点。企业们纷纷表示,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希望能继续优化城市环境,改善治安状况,增强新莞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并打造良好的人才服务平台,吸引技能型、专业型人才和高端人才留在虎门。
目标:向年产值超500亿的产业集群进军
今年以来,新一届的东莞市委提出以“三重”推动工业发展,推进转型升级。“三重”是指又重又大的项目,具体指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结合虎门实际,虎门镇委、镇政府在推进“三重”建设上明确了一系列的具体项目。林超明介绍,优化提升服装服饰业产业集群,建设服装服饰业重大产业集聚区,力争虎门的服装服饰业跻身全国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将虎门的服装服饰业打造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推动东莞服装服饰业发展为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就是虎门镇加快推进“三重”工作的一项具体任务。
虎门党代会、人代会确定了建设“滨海国际商城”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虎门镇党委委员林超明介绍,尹景辉书记来到虎门以后,对“滨海国际商城”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尹景辉认为,所谓“商城”,就是要商业发达,商贸、商务繁荣。首当其冲的“商城”特色,就是要成为服装服饰业重大产业集聚区。服装服饰业是虎门的特色产业,一定要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不仅要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服饰集散地、最大的面辅料集散市场,还要力争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服装服饰机械及配件集散地、最大的服装服饰机械生产基地。“新的目标定位给了我们新的任务和压力,也是我们组织开展此次调研的初衷。”林超明表示。
今年3月3日至6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虎门镇委书记尹景辉率队赴北京拜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单位。3月5日下午,尹景辉一行受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等的热情接待。
中纺联合会新老会长说,中纺联前身是纺织工业部,纺织工业部的第一任部长蒋光鼐就是虎门人。中纺联合会的历任领导都高度关注虎门服装服饰业的发展,虎门服装服饰业30多年来走过不平凡之路,是闻名海内外的服装服饰业重镇,是行业发展的标杆;已经举办了十六届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为促进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天凯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实现由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工业强国的转变,必须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集群、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虎门服装服饰业就是全国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虎门以纯等企业就是重点培育的行业龙头企业。
尹景辉在此次会见中表示,虎门将加快建立和完善虎门服装服饰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装服饰业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大能力,加快推动虎门服装服饰业转型升级。
■文化渊源
虎门出虎将
首任纺织部长蒋光鼐
“为什么虎门一定要搞服装服饰产业,不搞其他?这是有文化传承的。”尹景辉十分重视虎门服装文化的传承。他主政虎门后,在多次会议和公开场合中提到,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前身--共和国纺织工业部的第一任部长蒋光鼐是虎门人。虎门有厚重的服装文化历史,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渊源,发掘虎门服装文化价值,将这种文化广泛宣传,用这种文化为虎门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推波助澜。
蒋光鼐,出生于虎门镇南栅村,是指挥淞沪抗战的著名爱国将领。共和国的首任纺织部部长。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担任最高指挥官。在《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中有这样一句话:“光鼐等分属军人,唯知正当防卫,捍患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以丧失中华民国军人之人格。”字字铿锵,国人振奋,敌人胆寒。淞沪抗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气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为以后的全面抗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蒋光鼐任纺织部部长期间,对虎门的服装产业有没有带来什么帮助?“直接帮助是没有的,1967年蒋光鼐先生就逝世了,虎门的服装产业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90年代起飞的,与蒋光鼐关系不大。”虎门镇政府一位人称“虎门通”的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虎门服装起步上世纪80年代。彼时,虎门人到香港、深圳沙头角进行小商品贸易,带回一些布料、服装在街上摆地摊,以换些零用钱;一些渔民也利用到香港进行海鲜产品贸易的机会带回一些这类商品回来进行交易。
在那个年代,全国上下衣着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因有香港洋货和漂亮衣服,周边地区的市民争相前来虎门购买,一个地摊式服装集散地逐渐自发形成。
由于当时公社领导的开明和默许,越来越多虎门人开始从香港等地批购服装回来贩卖。
后来,在虎门则徐路一带,衍生出“洋货一条街”。则徐路起初还没有正规的档口,卖衣服的商贩都是将货物放在自制的铁皮架上,在路边摆摊向过往路人兜售。逢年过节,则徐路一带人山人海,十分红火,人群中既有附近乡镇的居民,也有从广州等地赶来的批发商。看到这种情况,虎门政府有意识地对路边摊统一规划,将太平河边建成街市。
洋货街的诞生,催生了加工企业的发展。精明的虎门人尝试着买来缝纫机,葫芦画瓢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然后将服装拿到集市上去卖。
富民服装商圈的形成无疑是虎门服装业迅猛发展的助推器。1993年,由虎门政府投资兴建的虎门富民时装城建成开业,随后,一批布料辅料市场、皮革市场等专业市场相继出现。据介绍,富民时装城是珠三角第一个专业服装城,“比广州还早。”
一位富民商铺老板回忆,当时富民的批发商铺常会发生这样的场景:商铺门一打开,早已在门口排队等候的批发商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到店铺内搬衣服,把衣服分完了再开始付钱。用一位当时开档口的阿姨的话来说,“数钱数到手软。”
当众商家还沉迷在批发的高利润时,虎门镇政府举办了第一届服装交易会,开始引导批发老板打造品牌。在第一届服交会上,虎门政府一口气推出了7个本土品牌,以纯等品牌横空出世,不少服装企业由此走上了品牌建设的道路。
从虎门服装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服装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虎门服装生产企业在国内外注册商标有5000多个,陆续培育了以纯、松鹰、依米奴等80多个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服装品牌。
“虎门服装能够发展到目前的局面,首先是交通地理位置占优势,紧临香港,水路、公路发达。其次是,虎门人敢为人先,比其他地方先走了一步。第三,不服输,有开拓精神,每个关键的节点,都能紧握市场的脉搏。”见证虎门服装产业发展历程的虎门镇宣教办主任李世贤介绍。
现在,虎门服装产业又到了一个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整个行业面临人工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渠道成本上涨等制约,虎门镇政府也在重新思考和定位服装产业的未来,这个时候是考验虎门人拿出蒋光鼐先生当年的血性和开拓精神,进行第二次创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