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制造和只赚取生产利润的代工模式,在未来生存将更加艰难,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出路。图为一消费者在某品牌企业展销会上挑选产品。 (蔡晓彬 摄)
近日,国际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其在华唯一一家自有工厂,阿迪达斯在中国的运营模式转向了100%代工。而早在阿迪达斯之前,另一国际运动品牌耐克也关闭其在华唯一拥有鞋类生产设施的工厂,并计划将其生产转移至亚洲其他地区。
耐克、阿迪达斯的举动引起了泉州制造特别是OEM(代工)企业的普遍关注,随着中国制造成本优势的丧失,企业是继续坚持走单纯制造之路,还是下定决心建立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代工订单不断减少
据了解,阿迪达斯在中国拥有300多家代工厂。宣布关闭消息过后不久,直接为阿迪达斯这家工厂服务的10家代工厂,也收到了终止合作的通知,而据其他290多家代工厂透露,尽管阿迪达斯现在没有挑明,但是来自这家著名国际品牌的订单正在不断减少。
而另一国际运动品牌耐克也计划把在中国江苏省太仓市、由丰泰集团管理的鞋类生产业务,转移至丰泰集团位于亚洲其他地区的工厂。
这些高级代工企业的“下场”,引起了泉州业界人士的关注。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杨树青多年来关注鞋业产业,她说:“不久前,我刚去过苏州,确实看到当地不少鞋企倒闭,工厂工人离去。这些代工厂多年来跟着阿迪达斯等大品牌成长,是赚到了一些制造利润,但是,由于长期走OEM的路线,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一旦阿迪达斯的订单量下降,这些企业的风险就很大,因为毕竟自己投入了厂房、设备等大量资金。”
耐克、阿迪达斯代工厂的命运再次给泉州的企业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单纯制造和只赚取生产利润的生存方式,在未来可能会更加艰难。”杨树青说。
企业跟着劳动力跑
对于泉州的鞋服企业,杨树青认为:“与许多国际国内的大品牌不同,泉州目前知名的鞋服品牌,大多是自创的品牌,并以自己直营生产为主。一般来说,企业产品有50%—60%是自己生产的,而另外40%—50%的比例则由本地企业代工,本地代工的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更低。”
对此,小玩皮童装董事长施清苗形象地描述:“与珠三角的代工企业不一样,泉州的鞋服企业都是老板从建厂房、买设备,一点一滴做起来的,因此,即使面对经营困难和经济危机等深刻影响,泉州企业也会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泉州的鞋业企业超过3000家,但是真正在伦敦奥运这场大戏中,能被人们记住的品牌只有七八家,至少有一半企业是在为这七八家企业做贴牌。”杨树青说。自营生产为主,代工生产本土化,这成为泉州鞋服产业的重要特点。
而记者了解到,随着泉州鞋服企业国内市场的扩大,近年来,不少泉州企业也到国内的江西、湖北、四川、安徽等地自办工厂,其中有一部分则是与当地企业合办并走代工的模式。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近年来市场导向使然,“以前企业是跟着市场在跑,现在是跟着劳动力在跑,哪里劳动力比较集中和便宜,企业就会到哪里去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