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人生最初几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人之初”教育起始于家长。而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根基教育,在幼儿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培养幼儿健康情绪情感的感恩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父母作为幼儿最亲密、最信任的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家庭成为幼儿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俗语云:“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在家庭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借助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用父母的行为来感化幼儿,从点滴的小事中感染幼儿,逐步根据幼儿自身道德发展特点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再者,儿童道德的发展与儿童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联结有密切的关系。感恩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必将受到子女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而父母与幼儿的这种独特的关系,对于其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心理氛围和保障,为家庭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条件。
家庭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场所
首先,把感恩教育渗透于生活中:培养幼儿识恩、知恩之心。
家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幼儿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有一种泛灵主义的特点,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幼儿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 并且为幼儿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幼儿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使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逐步培养幼儿的识恩、知恩之心。
其次,注意父母的表率作用:培养幼儿感恩、施恩意识和行为。
幼儿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此,家人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幼儿都会看在眼里,慢慢的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幼儿、感染幼儿。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家长时,家长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幼儿。家长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幼儿切身体会到家长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幼儿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家长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幼儿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再次,强调健康的感恩行为:避免感恩教育的异化。
古人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社会和谐的根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却故意扭曲了对知恩报恩的理解,破坏了原本和谐的传统精神。因此,家长在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时候,应注意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让幼儿首先明确感恩的真正内涵,让幼儿懂得“何为恩”,“何为健康的知恩报恩”;让幼儿的感恩成为他们自觉自愿的健康行为,而非一种异化的感恩;让幼儿在家长的感恩教育中,体会爱、懂得爱、分享爱、施于爱,享受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生活。家长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份健康的感恩教育,幼儿才能在爱与被爱、尊重与信任中展示生命的灵动和飞扬,从而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深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