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昂贵成本逼走的消费品工厂们
早在2015年,一大批消费品公司将中国工厂外迁。为此做了一下盘点:
优衣库的母公司迅销集团(Fast Retailing)计划从低价服装品牌G.U.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工厂增加代工订单。迅销集团的产品原本约有85%在中国制造,但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目前决定将中国以外20%~30%的生产比率提高到50%。
无印良品计划3年后把在中国的合作工厂从229家减少到86家,自中国的采购比率从60%降低一半。青山商事继越南、缅甸、柬埔寨之后,今年还将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进行委托生产,东南亚工厂主要承担缝制工序,所需布料仍从意大利和中国采购。
西铁城也在2015年初解散了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厂。全球最大贸易采购商利丰近几年业绩大幅下滑,股价也跌到了历史最低点,这几年也削减了在中国内地的采购,并把工厂迁往东南亚。
利丰主席冯国纶表示,中国2009年前是世界工厂,随着人工成本上升,转为内需带动,预计中国于2030年前可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如中国可保持平均每年6%-7%的经济增长,其可超越美国3%的经济增长,进而成为最大的经济体,而一些劳工密集的行业会逐步转移至越南等地区。
新任美国总统的女儿Ivanka Trump同名品牌鞋履代工厂华坚集团,从2012年就在埃塞俄比亚建设轻工业园,目前在埃塞共有员工4000余人,其中埃塞本地员工数量超过3800人。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说到这,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要笑了!
重税之下,如何盈利?
“中国制造业的税负比美国高35%”。到底税负高不高?
根据世行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的总税率达到了68%,位列世界第12位。据不完全统计,涉及企业税费的超过10种。举个栗子,格力电器公布的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5年公司共缴纳各种税金148.16亿元,当年的营收总额为1005.64亿元,净利润为125.32亿元,税金占到了格力营业收入的14.7%,相当于净利润的1.18倍。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是公司缴纳的“大头”。根据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一般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应纳税所得额的25%。根据财政部规定,我国目前增值税最高税率为产品增值额(小规模纳税人除外)的17%,最低为3%。相比之下,日本的增值税率为5%、韩国与越南均为10%、新加坡为7%。除了缴纳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之外,我国部分企业还要在此基础上缴纳约13%的附加税费,包括7%的城市维护建设费、5%的教育附加费和1%的防洪费。
与美国相比,中国很多税种不一样。中国对企业征收增值税,是使得企业在生产环节增加了税收,美国收销售税,是在最终销售环节交税,但是销售税由各州来收,所以存在很大差异。也就是说,在中国,企业是否盈利都需按照生产缴纳增值税,而在美国,企业不盈利基本就不用缴税。
关于成本过高、税负重、投资化的重复建设都是当前国内实体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人口红利的消失,更是压垮制造业这具亟待改革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反映在消费品行业,鞋服等消费品品牌工厂外迁一部分是由于成本、税负等过高造成,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多年同质化竞争造成的大量产能过剩。
关厂、搬迁之后,消费品牌生产企业要面临转型。提高生产供应效能、提升市场精准度和灵活度、品牌运营等都将是大部分消费品行业企业需要突破的重点。
来源:时尚资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