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PTA随国内期市整体下跌而出现调整,期货逐步贴水,且远月大幅下跌。笔者认为,中期PTA的强势不会改变,11日日本发生的地震将带来PTA供应担忧,形成PTA上涨动能,但下游及终端的生产亏损则会压制PTA的涨幅。因此,PTA中期将高位宽幅振荡,短期则在11050元/吨一线有买入机会。
日本地震可能导致PX供给再度减少
日本11日发生8.8级地震,对亚洲PX供应造成沉重打击,极可能引起PX价格短期大幅上涨。2010年7月以来,PX价格持续上涨,PX与MX、石脑油之间的价差不断创出新高并维持高位。PX的这种强势来源于国内PTA满负荷开工,PX供应相对不足。我国PX供应一半依赖进口,而日本产PX占进口量的35%左右。此次地震导致日本近百万吨的PX生产受到影响,加上地震后续灾难及交通运输问题,估计日本国内PX受影响的产能还会增加。在一段时间内,日本PX到中国的进口量将大幅降低。由于国内PX紧俏,而日本方面供应短期难以好转,我国的PX供应短缺将愈发严重,价格上涨也在预期之内。实际上,PX市场价格对此已有所反应。3月11日当日,亚洲PX价格上涨51.5元/吨,至1671.5美元/吨CFR台湾。不过,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亚洲PX价格仍低于欧洲PX价格,亚洲PX供给难以增加。笔者认为,短期内亚洲PX将维持快速上涨格局,前期亚欧PX价格倒挂将消失。根据3月11日收盘价计算,亚洲PX存在100—140美元/吨的上涨空间,即6%—9%的涨幅。根据经验,PX价格短期持续上涨一般都会推动PTA价格上涨。
下游生产亏损,终端将被迫接受成本转嫁
对于PTA下游产业来说,2011年遭遇的压力是巨大的。一边是因战争、地震等非可控因素刺激的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另一边是自身产品经营的持续亏损。数据显示,目前生产1吨聚酯的原料成本已等于目前的聚酯切片市场价格,人工费、能耗等费用还没有计算在内。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上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低,而现在这种优势正在逐步消失。国内劳动成本与原料成本的快速上涨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已经使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损失了大量订单。3月份刚刚举行的华交会数据显示,本次华交会出口总成交28.3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88%,考虑到今年纺织服装单位报价应比去年高10%以上,实际上就成交量来说,今年纺织服装的出口量比去年低。笔者认为,通货膨胀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了PTA终端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虽然终端企业压力重重,但订单接收后依旧需要完成,目前的原料价格上涨及人工成本上涨还未超过终端企业的倒闭成本,终端企业仍在艰难维持。由于前期没有采购原料库存,终端企业在各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将接受逐步上涨的原料价格。
PTA中期需求维持偏高水平,但不会出现高增长
一般春节过后PTA需求会出现一段爆发式的增长,这主要来源于终端开工率的恢复与原料库存的储备。笔者认为,今年PTA需求状况将会出现变化。需要明确的是,PTA的需求量不会减少。根据CCF数据,江浙织机开工率已经回升至70%,与历年同期相比属中等水平。而涤纶指数显示,虽然近期涤纶产销比下降,涤纶库存逐步增加,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目前库存量属于偏少。同时,考虑到3、4月份聚酯涤纶因PTA装置检修而需面临减产,目前的涤纶库存增加显得较为正常。
但是,今年的PTA需求很难出现爆发性的增长,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产品价格普遍偏高。虽然上游原料供给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显得供不应求,但在连续5个月的持续上涨后,终端已不能承受囤货带来的价格风险,基本采用随用随买策略。因此,如果把PTA的需求分为实际消耗需求与库存累积需求的话,库存累积需求很难出现。笔者认为,PTA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低增量的状态。
PTA期货将保持近强远弱格局
近日,PTA1105与1109合约的走势差异明显。笔者认为,这种差异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因为PTA价格上涨到目前位置的最主要原因是上半年聚酯涤纶大量投产而PTA新增装置较少,PTA供应不足。据测算,3月份PTA的月度供应缺口在8万吨,4月份PTA的月度供应缺口将扩张到30万吨,这种供应缺口的出现将使PTA近月合约维持易涨难跌的格局。不过,根据PTA装置投产计划,到了7、8月份PTA将有10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届时将大大改善国内PTA供应不足的状况。因此,在4月份之前,PTA期货市场上的这种近强远弱格局会持续存在。
综上所述,PTA价格波动面临两难局面,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无疑会受到下游及终端的极力抵抗,而大幅下跌更是不可能,因为PTA供应不足的状况在上半年很难改变。宏观角度看,资金面临由宽松到非宽松的转变,美元指数回升,以橡胶为代表的商品价格持续下跌预示着短期内市场整体面临调整压力。多空因素夹击,PTA短期难以形成大级别趋势。中期来看,PTA在3月份的行情走势将与去年2、3月份的行情走势相似,在相对高位宽幅振荡,1105合约的振荡区间是11200—12300元/吨。(期货日报) (E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