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的分支正在扩大,但在李宁的收入构成中,依然是李宁品牌一家独大,占比在九成以上,因此,做大像红双喜这样的第二大品牌已成为李宁和红双喜公司的当务之急。
在李宁入股成为大股东后,上海老牌乒乓球器材生产企业红双喜公司尝试融入李宁遍布全国的近7000家零售门店,并欲借助李宁的研发力量,开发乒乓球鞋、服装产品,突破规模瓶颈。
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武对CBN记者表示:“如果李宁每家门店销售我们乒乓器材的收入达到10万元,总额将相当惊人。”
2007年11月,李宁以3.05亿元的代价获得红双喜公司57.5%的股权,成为红双喜的第一大股东。入股之初,两家即表示会在销售渠道上进行合作。此前,红双喜公司的乒乓球器材销售主要通过批发和综合商店柜台的形式出售。从2008年开始,红双喜开始在李宁的部分乒乓球体育器材门店铺货。
但是黄勇武坦承,试水的结果并不理想,他说:“大部分消费者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消费者到李宁门店主要是购买运动鞋和服装,对乒乓器材的关注度有限。”黄勇武说红双喜并不会放弃在销售渠道上的创新尝试,新的销售终端策略会在近期再次推出。
黄勇武介绍,红双喜公司现在每年的销售额已经增加到4亿~5亿元,未来3年的规划是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仅靠乒乓球器材用品要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大,因此有必要开发乒乓球鞋、服产品。
日本蝴蝶乒乓球用品公司是红双喜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除了生产乒乓球胶皮、球拍,还有专业的乒乓球鞋、服装等产品,红双喜在这一块则是空白。红双喜总经理楼世和说:“国际上运动用品的细分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球、篮球鞋服等已经分化出来,乒乓球也是如此。”
黄勇武说,在李宁入股前,红双喜没有设计、研发方面的力量来开发乒乓球鞋服产品,但是李宁成为大股东后,凭借李宁在鞋服产品开发方面积累的丰富资源,红双喜开发乒乓球专业鞋服产品的把握要大很多。
李宁2009半年报显示,红双喜品牌今年上半年为李宁公司贡献了2.19亿元的收入。黄勇武表示红双喜的正手套胶产品占据中国乒乓球国家队70%左右的份额,乒乓球台、球拍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国内也处于领先位置,与李宁的羽毛球、网球业务相比,红双喜为李宁楔入运动用品的各细分市场提供了更为稳固的基础。
李宁在运动用品市场的版图已经较为庞大。今年7月,李宁宣布以1.65亿元收购凯胜(Kason)品牌羽毛球拍、运动服装及运动配件等业务。
体育用品市场观察人士马岗认为,李宁是一家综合体育用品厂商,在羽毛球类、网球类产品方面并不专业,而收购凯胜后,在运动器械方面,李宁拥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三个类别的产品线;在运动鞋服方面,李宁公司拥有以李宁品牌为代表的专业运动鞋服、乐图为代表的时尚运动鞋服,艾高(合资)为代表的高端户外体育用品,成为国内集运动器械与运动鞋服为一体的综合+专业的体育用品厂商。
虽然“骨架”高耸,但在李宁的收入构成中,李宁品牌仍然一家独大,今年上半年李宁品牌收入37.4亿元,占总收入92.2%,第二大品牌红双喜贡献收入2.19亿元,占比5.4%,份额与李宁品牌相差悬殊,做大红双喜这样的非李宁品牌的规模,对于“红双喜们”和李宁都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