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夹缝状态,中国最具国际化气质的体育用品制造商渴望制造新的传奇,决意与耐克展开正面较量,在4年内重夺本土冠军。其自信何来?
在所有致力于打造全球性品牌的中国公司里,服饰类品牌可能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类。原因在于,赢的诀窍不在于低成本、大规模的制造优势,而有赖于充满想象力的设计、独特鲜明的品牌个性以及无法缩短的品牌历史。随着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升级和口味的变化,他们急速地拥抱以往望而不及的国际时尚品牌,这对众多中国服装(6.19,-0.06,-0.96%)和体育用品制造商来说,无异于噩梦的开始。
现在,中国选手们正在用各种办法试图补上这一课。这些实践者的名单包括:李宁、鄂尔多斯、美特斯邦威、江南布衣等。它们或重塑品牌DNA,让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关;或延揽国际大牌设计师提升设计能力,或积极向海外同行学习品牌建设的一整套Know-how,或干脆走出国门到海外开店。尽管它们目前还难以称得上完全成功,但值得赞许——这不啻是一场中国本土时尚产业的起义。
中国前体操王子、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宁的办公室陈设很简单,古铜色的地砖泛着冷光,中式书架上空空荡荡,长条的办公几案上摆着一台合上的苹果笔记本。最引人瞩目的只有那些李宁的私人照片了,它们记录了47岁的李宁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物和某些时刻:妻子、儿子、佛学界的星云大师,以及点燃2008年奥运会主火炬的瞬间和2004年李宁公司的上市证书等。显然,李宁本人并不常常出现在这里。
“我不喜欢坐办公室。”李宁对《环球企业家》说。
这似乎进一步佐证了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李宁本人的印象:作为以其名字命名的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的缔造者,他在很早前即隐身幕后,绝少参与具体运营,放手让职业经理人团队进行管理。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而言,李宁的名字更是只意味着一个品牌符号而已。
但事实上,他仍是李宁公司的灵魂人物,他的决断和影响力仍左右着这家公司的命运。
去年的一天,李宁公司更换品牌标志的第一次提案会上,每位参与者都选出了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包括李宁公司CEO张志勇。当人们把目光投向李宁时,他伸了伸仍在作痛的腰——为点燃2008年奥运会主火炬所付出的训练代价,说:“我能不能不选?”
自2008年5月启动换标项目以来,李宁参与了所有的提案会。最终选定的LOGO图案在今年6月30日正式对外公布,新的品牌主张反映了李宁赋予他所控股的这家公司的核心品牌内涵:运动员精神——即回归专业体育本身。
这结束了李宁公司自2003年以来的一个内部争论:是更专业,还是更时尚?一度,这一战略摇摆让李宁错失发展机会,其中国市场份额先后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和超过。
在张志勇看来,李宁本人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李宁公司。“他的所有问题都是问未来的。”当谈及两人的日常交流主题时,张志勇告诉《环球企业家》,“他非常有信任感,当能够识别你关键能力的时候,他真的让你全部去做。”
不过,在李宁看来,他只是在扮演好一个董事长的角色而已。他不希望一家公司系于一位强势创始人的沉浮之上,但同时亦希望李宁公司能实现他的商业梦想:打造一个充满运动员精神的品牌,一个来自中国的全球性品牌。
这家公司正显示出空前的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