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燃烧性能
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是指织物在空气中燃烧的状态和所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能,一般可用续燃时间、阴燃时间、毁损长度来描述燃烧状态,或者通过极限氧指数(维持织物燃烧的最低氧气百分比浓度)来表征。织物的起燃时间越长、续燃时间越短就越有利于接触者及时摆脱起燃物品对人体的伤害,并在火场中对人体有短暂的防护作用,可以为人类躲避烧伤和逃生争取更多的时间。因此,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是影响人生安全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于童装燃烧性能的安全要求,大多数国家特别是美国是以技术法规形式要求的。16CFRPart1615《儿童睡衣(0-6X)可燃性标准》及16CFRPart1616《儿童睡衣(7-14)可燃性标准》针对儿童睡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儿童织物经垂直法实验后,平均毁损长度不超过17.8cm,单个试样不超过25.4cm。欧盟的成员国荷兰的《睡衣防火法规》对儿童睡衣的可燃性作出规定,测试应符合NEN1722,测试线在17秒内不应融化,滴落的溶液在17秒内不应引燃过滤滤纸。
燃烧性能方面,我国确实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标准适用于装饰、交通工具或者防护服。在服装方面,FZ/T81001-2007《睡衣套》对服装的燃烧性能有规定,标准要求用45°角测试织物洗涤前后的燃烧性能,无绒面纺织品的正常可燃性的织物燃烧时间不小于3.5秒,有绒面纺织品不小于7秒。
2.禁用化学物质。
禁用化学物质也叫有害物质,主要是纺织品生产过程(主要是包括原料、染色、整理、水洗等)使用了有毒有害的残留物质。当这些物质达到一定量时,会对最终消费者的皮肤甚至生命健康造成危害。这些物质包括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甲醛、致癌染料、致敏染料、PVC增塑剂、重金属、有机氯载体、多氯联苯、挥发性物质释放、含氯苯酚、有机锡化合物、杀虫剂、抗菌整理、阻燃整理等。
有害物质的限量近年来受到各国重视,欧盟的REACH法规,Oeko—TexStandard100以及其他一些技术法规对以上有害物质都有严格的限制。2008年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对童装的有害物质也有严格的要求,主要规定如下:限制12岁以下儿童服装及服装附件表面涂层含铅量的上限;限制儿童服装各类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等。
我国对儿童服装有害物质的规定主要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涉及的标准有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GB/T22282-2008《纺织纤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
GB18401-2003是所有纺织服装必须达到的国家强制性的最低技术指标,其中规定了婴幼儿(2周岁以内)服装、直接接触皮肤类的服装以及非直接接触皮肤类服装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有害物质的技术要求。
GB/T18885-2009规定了生态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的限量,除了GB18401有规定的项目外还包括致癌染料、致敏染料、PVC增塑剂、可萃取重金属、有机氯载体、挥发性物质释放、含氯酚、有机锡化合物、杀虫剂、抗菌整理、阻燃整理等安全要求。
FZ/T81014-2008中对婴幼儿服装中可萃取重金属做了严格的规定,对汞、铬、铅、砷、铜的允许含量进行了限制,并将其列为强制性指标。
GB/T22282-2008主要是针对各类合成或天然纤维可能会含有相应的有害物质进行了相应限量,是我国首部对纺织工业原料中有害物质提出限量要求的安全标准,从源头对纺织品的安全进行控制,是中国标准化工作的一大进步。该标准对腈纶中的丙烯腈,聚酯纤维中的锑,聚丙烯纤维中的铅,氨纶中的有机锡化合物,再生纤维素中的有机卤化物,天然植物纤维中的杀虫剂,天然蛋白纤维中的杀虫剂提出了限量要求。为纺织原料的选购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安全技术指标及要求。